《夏日陪冯许二侍郎与严秘书游昊天观览…同里杨华州中丞》
时间: 2025-01-04 07:52: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陪冯许二侍郎与严秘书游昊天观览…同里杨华州中丞
三伏草木变,九城车马烦。 碧霄回骑射,丹洞入桃源。 台殿云浮栋,緌缨鹤在轩。 莫将真破妄,聊用静持喧。 石甃古苔冷,水筠凉簟翻。 黄公垆下叹,旌旆国东门。
白话文翻译
三伏天草木都变了样,京城的车马喧嚣不已。 在碧蓝的天空中骑马射箭,仿佛进入了红色的洞穴,来到了桃源仙境。 宫殿的屋顶上云雾缭绕,鹤在轩敞的地方翩翩起舞。 不要让真实打破虚幻,暂且用宁静来控制喧嚣。 石砌的井边古老的苔藓透着凉意,水边的竹席也凉爽翻动。 在黄公酒垆下叹息,旌旗飘扬在国都的东门。
注释
- 三伏:指夏季最热的时期,即初伏、中伏、末伏。
- 九城:指京城,古代京城多分为九个区域。
- 碧霄:指蓝天。
- 丹洞:红色的洞穴,比喻仙境。
- 桃源:指理想的避世之地,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台殿:宫殿。
- 緌缨:指鹤的羽毛。
- 轩:宽敞的房间或走廊。
- 石甃:石砌的井。
- 水筠:水边的竹子。
- 黄公垆:指黄公酒垆,古代著名的酒家。
- 旌旆:旗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曾任宰相。其诗风清新,多写景抒情,尤擅长五言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武元衡在夏日陪同两位侍郎和一位秘书游览昊天观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夏日京城的景象,以及他们在观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喧嚣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夏日京城的喧嚣为背景,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碧霄回骑射,丹洞入桃源”一句,用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的仙境,与前文的“三伏草木变,九城车马烦”形成鲜明对比。后文“莫将真破妄,聊用静持喧”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宁静的追求,即使在喧嚣的现实中,也希望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武元衡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伏草木变,九城车马烦:描绘了夏日京城的炎热和喧嚣。
- 碧霄回骑射,丹洞入桃源:通过色彩和意象,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仙境。
- 台殿云浮栋,緌缨鹤在轩:描绘了宫殿的壮丽和鹤的优雅。
- 莫将真破妄,聊用静持喧: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的追求。
- 石甃古苔冷,水筠凉簟翻:通过具体的景物,传达了凉爽的感觉。
- 黄公垆下叹,旌旆国东门: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现实与理想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宁静的向往。
- 比喻:如“丹洞入桃源”比喻仙境。
- 拟人:如“緌缨鹤在轩”赋予鹤以人的动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喧嚣的厌倦。通过对比和比喻,诗人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仙境,强调了保持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霄:蓝天,象征高远和自由。
- 丹洞:红色的洞穴,象征神秘和仙境。
- 桃源:理想的避世之地,象征宁静和美好。
- 台殿:宫殿,象征权力和繁华。
- 緌缨鹤:鹤的羽毛,象征优雅和长寿。
- 石甃古苔:石井和苔藓,象征古老和凉爽。
- 黄公垆:古代著名的酒家,象征历史和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霄回骑射”中的“碧霄”指的是什么? A. 蓝天 B. 绿树 C. 红日 D. 白云
-
“丹洞入桃源”中的“桃源”源自哪位文学家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王维
-
诗中“莫将真破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的满足 B. 对宁静的向往 C. 对权力的渴望 D. 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武元衡的这首诗同样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和恬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全面了解武元衡的这首诗,包括其背景、内容、鉴赏、解析等方面,并通过互动学习测试自己的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