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得薛信》
时间: 2025-01-04 09:36: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霖铃 得薛信
作者: 卢青山 〔当代〕
君书如铁,读完横泪,比铁犹涩。
茫茫渺海云雾,翻然游去,水色风音凄恻。
应有长鲸触浪,怕回路翻隔。
抚索槛塘白孤灯,漠漠寒山惨如织。
巴陵久作秋风客。
错青丝似蛟螭须色。
云溪又到兼岁,怀一盏卧穷苔石。
试舞森锋,谁见?
沉淹尽被斑渍。
射倦目,光只萧然,不竞纤纤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封书信的深切感受,读完信后泪水如横流,感情比铁还要沉重。诗人在渺茫的海面与云雾中,感受到孤独与悲凉,仿佛听到凄恻的水声与风音。诗人想象着长鲸在海浪中游动,却又害怕和往事重逢。夜晚独坐在灯下,遥望寒山,感受到如织的悲伤。长久以来,他在巴陵这片秋风中漂泊,头发如同青丝,似乎变得苍老。云溪再次到来,似乎已是岁月的交替,心中怀着一盏灯,静静地躺在苔石上。试图在孤寂中舞动,却无人见证。眼光疲惫,唯有微光萧然,不争与月光的清冷。
注释
- 君书如铁:君的书信如同铁一般沉重、坚硬,表示情感的沉重。
- 比铁犹涩:“犹涩”指比铁更加酸涩,形容心中难受的情绪。
- 茫茫渺海:形容大海的渺茫与无边无际。
- 长鲸触浪:长鲸是对大海生物的描写,暗示海的广阔与神秘。
- 巴陵:指巴陵地区,可能暗指诗人漂泊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经历了一段人生的低谷,内心感受到深重的孤独与无奈,书信的到来激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与思考。
诗歌鉴赏
《雨霖铃 得薛信》是卢青山在当代诗歌中展现情感深度与自然风景结合的佳作。诗中通过书信引入情感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思绪与内心的纠葛。开篇的“君书如铁,读完横泪”,便将读信的沉重与悲伤表达得淋漓尽致。接着,诗人以“茫茫渺海云雾”描绘出一种孤独无助的状态,仿佛在海的广阔和云的飘渺中,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孤独与冷清。
接下来的意象如“抚索槛塘白孤灯”和“漠漠寒山惨如织”,更是将情感深化,孤灯与寒山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久居异地的诗人内心的苦楚。诗的最后,试图在孤寂中“舞森锋”,却无人见证,表现出诗人对自我存在感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诗尾的“光只萧然,不竞纤纤月”,在此更是将心中对明亮未来的向往与现实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书如铁,读完横泪——信件的沉重导致诗人流泪。
- 茫茫渺海云雾——描绘孤独的自然环境。
- 应有长鲸触浪——象征生命的浩瀚与未知。
- 抚索槛塘白孤灯——描绘孤独的夜晚与思念。
- 漠漠寒山惨如织——寒山营造出凄冷的情感。
- 巴陵久作秋风客——感叹漂泊的无奈与孤独。
- 错青丝似蛟螭须色——描写外貌的苍老与无助。
- 云溪又到兼岁——时间流逝,心中怀念。
- 怀一盏卧穷苔石——象征思念与孤寂的内心。
- 试舞森锋,谁见?——试图寻求关注,却无人理会。
- 沉淹尽被斑渍——心情沉重,无法自拔。
- 射倦目,光只萧然——眼神疲惫,感到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信比作铁,强调其沉重。
- 拟人:水色风音凄恻,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横泪”与“比铁犹涩”的对称。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思念、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渴望,情感层次丰富,意象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信:情感的寄托与回忆的载体。
- 海雾:象征孤独与迷茫。
- 孤灯:内心的孤寂与对温暖的渴望。
- 寒山:象征生命的冷酷与无情的流逝。
- 青丝: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奈的苍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君书如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轻松愉快
B. 沉重悲痛
C. 无所谓
D. 兴奋 -
“抚索槛塘白孤灯”中“白孤灯”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独
C. 热闹
D. 暖色 -
诗中提到的“云溪”有什么象征意义? A. 过去的记忆
B. 未来的希望
C. 时间的流逝
D. 生命的终结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徐志摩《再别康桥》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表现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情感细腻,和《雨霖铃》有相似之处,但其更具浪漫色彩。
- 《春望》则通过春天的生机与战乱的无奈形成对比,与《雨霖铃》的哀愁形成鲜明对照。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雨霖铃 得薛信》的情感深度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