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同昼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寻兄弟
作者: 孟郊 〔唐代〕
原文展示:
地上春色生,眼前诗彩明。
手携片宝月,言是高僧名。
溪转万曲心,水流千里声。
飞鸣向谁去,江鸿弟与兄。
白话文翻译:
地面上春天的色彩逐渐生长,眼前的诗意也愈加明亮。
手中捧着一片皎洁的月亮,谈论的是高僧的名字。
溪水蜿蜒曲折,流淌在心中,水声悠扬,仿佛千里远。
那飞翔的鸿雁,又向谁而去,仿佛在寻找兄弟。
注释:
- 地上春色生:春天的生机勃勃开始显现。
- 眼前诗彩明:眼前的诗意犹如彩绘般清晰明亮。
- 手携片宝月:手里拿着一片明亮的月光,暗喻诗情。
- 言是高僧名:提到一位高僧的名号。
- 溪转万曲心:溪水蜿蜒流转,心灵随之波动。
- 水流千里声:水流声如同远方传来,声势浩大。
- 飞鸣向谁去:飞翔的鸿雁鸣叫,它们的去向是何方。
- 江鸿弟与兄:江边的鸿雁在寻找它的兄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意象独特而受到后世推崇,尤其以“诗中有画”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孟郊与郭秀才分别之际,郭秀才前往江南寻访兄弟。诗中流露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同时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受和对高僧智慧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生机为引子,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人际间的情感。诗的开头“地上春色生,眼前诗彩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心中涌动的诗意。这种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描摹,更是情感的自我表达。
“手携片宝月,言是高僧名”一句,通过对高僧的引用,提升了诗的格局,显示出诗人对智慧的追求与敬仰。接下来的“溪转万曲心,水流千里声”,则是通过水的流动表现内心的游荡与思绪的纷杂,体现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关注与惦念。
最后两句“飞鸣向谁去,江鸿弟与兄”,以鸿雁象征友谊与家人,表达了对友人郭秀才的祝福,也暗示了对兄弟情谊的渴望与向往。这使得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情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深厚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愿,也有对亲情的思念,情感丰富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上春色生”:春色从大地上生发,暗示大自然的复苏。
- “眼前诗彩明”:眼前的景象如诗般美丽,心中充满诗意。
- “手携片宝月”:手中似有明月,象征美好与灵感。
- “言是高僧名”:提到高僧的名字,传达敬仰之情。
- “溪转万曲心”:溪水弯弯曲曲,代表心中复杂的情感。
- “水流千里声”:水声远响,象征思念的深远。
- “飞鸣向谁去”:飞翔的鸿雁在叫,发出对远方的疑问。
- “江鸿弟与兄”:鸿雁在江边,象征着对兄弟的思念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人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赋予诗歌情感深度。
- 拟人:飞鸣的鸿雁仿佛在表达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溪转万曲心,水流千里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生命、友谊和亲情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宝月:象征美好与灵感。
- 溪水:象征思绪的流动与人生的曲折。
- 鸿雁:象征友情与亲情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高僧”象征什么? A. 智慧 B. 友谊 C. 自然
- “水流千里声”中“千里”表达了什么? A. 思念的深远 B. 水流的速度 C. 地理位置
- 诗中提到的“江鸿”指的是什么? A. 家庭 B. 友人 C. 自然现象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孟郊的诗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自然景观与人情的交融。两首诗都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但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孟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