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一作退老)》

时间: 2025-01-01 17:45:14

退身何所食,败力不能闲。

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

众听喜巴唱,独醒愁楚颜。

日暮静归时,幽幽扣松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退居(一作退老)
作者:孟郊 〔唐代〕

退身何所食,败力不能闲。
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
众听喜巴唱,独醒愁楚颜。
日暮静归时,幽幽扣松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退隐生活的思考和感受。诗人退居后,不知道自己该吃什么,力气也无从闲置。只能辛苦地种稻耕作,背着柴火砍伐青山。周围的人都在欣赏歌声欢笑,而自己却独自愁苦,脸上流露出忧伤。傍晚时分,归家的路上,轻轻敲响松树关口,显得格外幽静。

注释

  • 退身:退隐、隐居。
  • 败力:指衰老的力量,已不再如昔日健壮。
  • 种稻耕白水:在白水旁边种稻,形容务农生活。
  • 负薪:背着柴火,形容辛劳。
  • :砍伐,指伐木。
  • 巴唱:可能指一种地方民谣或音乐,众人都在嬉笑听歌。
  • 愁楚:形容忧愁和痛苦的样子。
  • 幽幽:形容宁静而深远的样子。

典故解析

诗中虽无明显的典故,但体现了唐代士人的隐逸情怀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周围欢乐的人们与自己愁苦的内心,反映出一种孤独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字东野,号天池,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个人情感、隐居生活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隐退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孟郊在经历了仕途的失意后,选择了隐居生活,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依赖与对人世繁华的淡漠。

诗歌鉴赏

孟郊的《退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退隐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首句“退身何所食”直接点出隐居生活的窘迫,诗人已无力享受安逸,生活的基本需求都成了问题。随后的“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更是生动地描绘了他不屈不挠的劳动场景,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存的描写,也反映了对自然的深刻认同。

而在“众听喜巴唱,独醒愁楚颜”中,诗人通过与他人的对比,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周围的欢声笑语与自己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隐居者的孤独感以及对社会的疏离。

最后两句“日暮静归时,幽幽扣松关”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孤寂的归家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与思索。整首诗在描绘生活现实的同时,又流露出一丝哲理的思考,使得读者在欣赏之余也感受到一种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退身何所食:隐居后生活所需成问题。
  2. 败力不能闲:年老体衰,无法安心。
  3. 种稻耕白水:务农生活的具体描绘。
  4. 负薪斫青山:显示出辛勤劳作的状态。
  5. 众听喜巴唱:周围人沉浸于欢乐中。
  6. 独醒愁楚颜:自己却感到愁苦。
  7. 日暮静归时:傍晚归家,静谧的时刻。
  8. 幽幽扣松关:轻轻敲响松树关口,营造孤寂氛围。

修辞手法

  • 对比:周围的欢笑与自身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青山、白水等自然意象传达出归隐的情感。
  • 拟人:将松树与关口拟人化,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隐居生活的艰难与内心的孤独,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世繁华的淡漠。同时也反映了老年人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传达了对生活现实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自然的艰苦和隐逸生活的孤独。
  • 白水:象征生活的单纯与朴实。
  • 松关:象征归家的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退身何所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无奈
    • C. 忧伤
    • D. 满足
  2. “众听喜巴唱”中的“巴唱”最可能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民谣
    • C. 一种舞蹈
    • D. 一种游戏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现自己的愁苦?

    • A. 通过与他人的对比
    • B. 通过自然景物
    • C. 通过直接叙述
    • D. 通过对话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孟郊的《退居》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孟郊更多地体现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而陶渊明则更注重理想化的田园生活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带有愁苦,后者则显得悠然自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孟郊生平与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