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孤山作》

时间: 2025-01-01 16:16:20

晓日千山赤,寒烟一岛青。

羁心霜下草,生态水中萍。

黄屋迷襄野,苍梧隔洞庭。

空将垂老泪,洒恨到沧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孤山作
作者: 刘基 〔明代〕

晓日千山赤,寒烟一岛青。
羁心霜下草,生态水中萍。
黄屋迷襄野,苍梧隔洞庭。
空将垂老泪,洒恨到沧溟。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千山,山峦呈现出红色的光辉;在寒冷的烟雾中,有一个孤岛显得青翠欲滴。我的心情如同霜下的草,寂寞而凋零;生活在水中的浮萍,随波逐流,毫无依靠。黄屋子迷失在襄阳的乡野,苍梧山隔着洞庭湖,遥不可及。无奈之下,我只能流下老泪,心中的怨恨洒落到无边的海洋。

注释:

  • 晓日:清晨的阳光。
  • 千山:指广袤的山脉。
  • 寒烟:指寒冷的雾气或烟雾。
  • 孤岛:指偏僻的岛屿,象征孤独。
  • 羁心:被拘束的心情。
  • 霜下草:凋零的草,暗指心情的凄凉。
  • 生态:生存,生活。
  • 黄屋:指家居或故乡。
  • 迷襄野:迷失在襄阳的乡野。
  • 苍梧:苍梧山,地名,象征遥远的地方。
  • 沧溟:大海,指极远的地方。

典故解析:

  • 苍梧: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象征远方或理想之地。
  • 洞庭:指洞庭湖,历史悠久,中国古代诗人多以此为意象,表现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季高,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刘基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诗词,常以山水、抒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

《望孤山作》创作于刘基晚年,时值明朝建立之际,他身处变革之中,感受到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流露出对故乡和理想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望孤山作》通过清晨的山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孤独与内心忧愁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以“晓日千山赤,寒烟一岛青”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山的红与岛的青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美好。接下来的两句“羁心霜下草,生态水中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传达了心灵的孤寂与无奈,恰如霜下的草和水中的浮萍,随波逐流,缺乏依靠。

“黄屋迷襄野,苍梧隔洞庭”的描绘带来了地域的隔阂与思乡之情,黄屋象征着故乡,而苍梧则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之地。最后两句“空将垂老泪,洒恨到沧溟”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对理想的失落,泪水与恨意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深刻的氛围,使人倍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日千山赤:早晨的阳光将千山染红,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寒烟一岛青:在寒冷的烟雾中,一座孤独的岛屿显得青翠,象征孤独与隔绝。
  • 羁心霜下草:心灵受制于环境,像霜下的草一样凋零。
  • 生态水中萍:浮萍随水漂流,象征着无依无靠的生活状态。
  • 黄屋迷襄野:家乡的黄屋迷失在乡野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苍梧隔洞庭:苍梧山与洞庭湖的隔离,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空将垂老泪:年华已逝,心中满是无奈的泪水。
  • 洒恨到沧溟:将心中的怨恨洒向无边的海洋,表现出无尽的哀愁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霜下的草,形象生动地传达了孤独与无助。
  • 对仗:如“黄屋迷襄野,苍梧隔洞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展现内心情感,形成对比与呼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孤独、思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在美丽的自然景象下,隐藏着一颗孤独的心,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日:象征希望与新生。
  • 千山:代表广袤的自然和人世的浩瀚。
  • 寒烟:传达孤独与凄凉。
  • 孤岛:象征孤立无援。
  • 浮萍:代表无依无靠的生活状态。
  • 黄屋:故乡的象征,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
  • 苍梧:理想的象征,表示遥不可及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羁心霜下草”意指: A. 心情快乐
    B. 心情孤独
    C. 心情愤怒

  2. “黄屋迷襄野”中的“黄屋”可能指: A. 一座山
    B. 诗人的家
    C. 一座寺庙

  3. 诗中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 A. 排比
    B. 比喻
    C. 拟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但更偏向于豪放与洒脱,而刘基的作品则显得更为内敛与忧伤。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绘思乡之情,与《望孤山作》的思乡情感相似,但杜甫更侧重于家国情怀,而刘基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与人生:刘基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