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班婕妤
作者: 刘基 〔明代〕
昭阳秋清月如练,
笙歌嘈嘈夜开宴。
长信宫中辞辇人,
独倚西风咏纨扇。
倾城自古有褒妲,
红颜失宠何须怨。
泠泠玉漏掩重门,
一点金缸照书卷。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明月如轻纱般清亮,
笙歌嘈杂的夜晚正举行盛宴。
在长信宫中辞别的车辇人,
我独自倚着西风吟咏着纨扇。
倾城之美自古有褒姒,
红颜失宠又何须怨恨。
清脆的水滴声掩映在重重的门后,
一缕微光照亮了我的书卷。
注释:
- 昭阳:指的是昭阳殿,汉朝宫殿名。
- 清月如练:比喻明亮的月光如丝绸一般。
- 笙歌嘈嘈:形容音乐声嘈杂。
- 长信宫:汉朝的宫殿,居住过王皇后。
- 辞辇人:离开车辇的人。
- 纨扇:用丝绸做的扇子,象征优雅。
- 褒妲:指的是古代美女褒姒,因其美貌而倾国。
- 泠泠玉漏:形容水滴声清脆动听。
- 金缸:象征富贵、明亮的光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诗人。以其精湛的诗词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古代美女班婕妤命运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红颜薄命的思考。诗中结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丽与命运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班婕妤》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历史思考的诗作。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月与盛宴,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哀伤的氛围。首联“昭阳秋清月如练”开篇点出时节与景色,暗示着一种清冷孤寂的情感。接下来的“笙歌嘈嘈夜开宴”则与前面的宁静形成对比,暗示着繁华之下的冷落与孤独。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长信宫中辞辇人,独倚西风咏纨扇”展现了班婕妤的孤独与无奈,她在风中吟咏,似乎是在倾诉自己内心的苦楚。接着,诗人提到“倾城自古有褒妲”,将班婕妤与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褒姒相提并论,强调了美丽女性的命运常常伴随着失宠与悲剧,表现出对红颜薄命的无奈。
最后两句“泠泠玉漏掩重门,一点金缸照书卷”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哲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整首诗在古典意象的交织下,传达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昭阳秋清月如练:描绘秋天的夜晚,月亮清亮如丝绸,衬托出诗人的孤独。
- 笙歌嘈嘈夜开宴:音乐声嘈杂,暗示着热闹的场景与内心的孤寂形成对比。
- 长信宫中辞辇人:长信宫中的人们在离开,暗示着离别与孤独。
- 独倚西风咏纨扇:独自倚靠在西风中吟咏,传达了诗人的忧伤。
- 倾城自古有褒妲:提到美丽的褒姒,说明美貌常常伴随无常命运。
- 红颜失宠何须怨:即便失宠,也不必怨恨,表现一种无奈的接受。
- 泠泠玉漏掩重门:清脆的水声象征着时间流逝,被重重的门掩盖。
- 一点金缸照书卷:微弱的光亮映照在书卷上,象征着知识的珍贵与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如练”,将月亮比作丝绸,形象生动。
- 对仗:如“泠泠玉漏掩重门”与“一点金缸照书卷”,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如“独倚西风”,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班婕妤命运的描绘,反映了古代美女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透出对美丽与命运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历史的关注与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秋月:象征着清冷与孤独。
- 纨扇:代表优雅与女子的柔情。
- 褒妲:古代美女,用来象征红颜薄命。
- 金缸:象征着智慧与知识的光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信宫”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宫殿?
- A. 唐朝
- B. 汉朝
- C. 宋朝
答案:B
-
诗中“倾城自古有褒妲”意指什么?
- A. 只有美丽的女子才会失宠
- B. 美丽的女人常常有悲惨的命运
- C. 美丽是永恒的
答案:B
-
“泠泠玉漏”意指什么?
- A. 水滴声
- B. 风声
- C. 音乐声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探讨类似的红颜薄命主题。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写孤独与思索。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色与孤独的情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女性的柔情与对往昔的怀念,主题相似但风格不同。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对明清时期诗词的全面解读。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背景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