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八日过阜城大雪见中翰郑冲频壁间和杨使君沙民种石田四律依韵再和 其二》

时间: 2024-12-29 03:13:26

极目前村路,苍茫一片烟。

窗虚留月牖,瓦落□风椽。

三辅城居后,二东壤接前。

安得女娲手,炼成五色田。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二月十八日过阜城大雪见中翰郑冲频壁间和杨使君沙民种石田四律依韵再和 其二

作者: 陈应元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极目前村路,苍茫一片烟。
窗虚留月牖,瓦落风椽。
三辅城居后,二东壤接前。
安得女娲手,炼成五色田。

白话文翻译:

在村路的尽头,远方一片苍茫的烟雾弥漫。
窗户虚掩着,仅留一轮明月透过窗棂,
屋顶的瓦片在风中摇曳,仿佛要落下。
三辅城在后,二东的土地在前相连。
我希望能拥有女娲的手,
炼制出五色的良田。

注释:

  • 极前:指村路的尽头,表示距离远。
  • 苍茫:形容景色模糊而广阔,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 月牖:窗户透出的月光。
  • 瓦落:指屋顶的瓦片在风中摇动,可能会掉落。
  • 三辅城:指的是古代的三辅地区,即长安附近的城市。
  • 女娲: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传说她用五色石补天,象征着创造和修复。
  • 五色田:寓意丰饶的土地,象征理想的农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应元,明代诗人,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及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他的诗风常常展现细腻的观察和浓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二月,正值寒冬时节的降雪,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描写了寒冬中村道的迷雾、窗外的明月、屋顶的瓦片以及周边的城市与土地。诗的开头“一片烟”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给人以深思的空间。接着,窗户的虚掩和明月的光辉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有内心的宁静也有外部环境的变化。
接下来,诗人提到“三辅城居后”,将自己的身处位置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表现出一种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观察。最后一句“安得女娲手,炼成五色田”更是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显露无遗,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改变现状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极目前村路:指村庄的尽头,暗示着诗人所处的环境。
    2. 苍茫一片烟:描绘出一幅朦胧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3. 窗虚留月牖:窗户虚掩,月光透出,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4. 瓦落风椽:屋顶的瓦片在风中摇动,显示出自然的无常。
    5. 三辅城居后:表明诗人身处的地理位置,连接了诗人与历史。
    6. 二东壤接前:描绘了周围的土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7. 安得女娲手:引入神话,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8. 炼成五色田:象征理想中的丰饶土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娲手”比作理想中的创造力,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渴求。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手法,如“窗虚留月牖,瓦落风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村路:象征着生活的轨迹与人们的归宿。
  • :代表了自然的朦胧与神秘,暗示生活的无常。
  • :象征着宁静、理想与希望。
  • :体现了生活中的细节,反映出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关注。
  • 女娲:象征着创造与修复,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女娲”是哪个文化中的神话人物?

    • A. 希腊
    • B. 中国
    • C. 埃及
    • D. 日本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争的反思
    •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C. 对历史的追忆
    • D. 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陈应元的《二月十八日过阜城大雪见中翰郑冲频壁间和杨使君沙民种石田四律依韵再和 其二》都使用了自然景象作为背景,但李白更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而陈应元则在自然中隐含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