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友拄杖》

时间: 2025-01-19 19:53:41

剪自南岩瀑布边,寒光七尺乳珠连。

持来未入尘埃路,乞与应怜老病年。

欹影夜归青石涧,卓痕秋过绿苔钱。

他时携上嵩峰顶,把倚长松看洛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道友拄杖
作者: 齐己 〔唐代〕

剪自南岩瀑布边,寒光七尺乳珠连。
持来未入尘埃路,乞与应怜老病年。
欹影夜归青石涧,卓痕秋过绿苔钱。
他时携上嵩峰顶,把倚长松看洛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南岩瀑布边剪下来的寒光七尺的水珠,象征着清凉与纯洁。诗人拿着这些水珠还未踏入尘世的道路,渴望能够得到他人的怜悯,尤其是对自己这位年老多病者的关照。夜晚,诗人倾斜着身影归来时,映照在青石涧边,秋天的痕迹已在绿苔上留下了痕迹。将来有一天,他希望能带着这些水珠登上嵩山的顶峰,倚靠在长松树下,俯瞰洛川的美景。

注释:

  • 剪自:剪下、取自。
  • 寒光:冷冽的光辉,这里形容水珠的清澈。
  • 乳珠:象征水珠,形状如珠。
  • 尘埃路:尘世、世俗的道路。
  • 乞与:请求给予。
  • 老病年:年老多病的年岁。
  • 欹影:倾斜的影子。
  • 卓痕:留下的痕迹。
  • 绿苔钱:形容苔藓的颜色和样子。
  • 嵩峰:嵩山的高峰。
  • 洛川:洛水,指洛阳附近的河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约704年-770年),唐代诗人,生于今四川,法名齐己,号青原,曾任职于寺庙,以诗和禅著称。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宁静,反映了对生命、岁月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谢道友拄杖》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与人生感悟的诗作。开篇以“剪自南岩瀑布边”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迅速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新脱俗的境界。七尺的寒光、乳珠般的水珠,不仅让人感受到水的清凉,也暗示着诗人的纯真与渴望。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逃避与对他人关爱的期待,体现了老年人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尤其是对生命短暂、岁月无情的感慨。通过“欹影夜归”和“卓痕秋过”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我反思的状态,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倾诉着生命的沉重与渴望。最后,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与友人一起攀登高峰,俯瞰自然的壮丽,构成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剪自南岩瀑布边:诗人从南岩的瀑布边取来清凉的水珠,象征自然的纯净。
  2. 寒光七尺乳珠连:水珠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寒光,形成七尺高的瀑布,展现出自然的壮美。
  3. 持来未入尘埃路:诗人渴望保持这份纯净,不愿意陷入世俗的纷扰。
  4. 乞与应怜老病年:对他人的期待与渴望,表现出对老年人关爱的诉求。
  5. 欹影夜归青石涧:夜晚回程时,影子斜靠在青石上,描绘出孤独的归途。
  6. 卓痕秋过绿苔钱:秋天的痕迹在绿苔中留下印记,象征时间的流逝。
  7. 他时携上嵩峰顶:展望未来,希望能与友人一同登上高峰。
  8. 把倚长松看洛川:在长松树下俯瞰洛川,体现出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珠比作乳珠,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物如山水、松树等,构成了诗的核心意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对人生的沉思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瀑布: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力量。
  2. 寒光:代表清冷与纯洁,寓意心灵的宁静。
  3. 青石涧:象征归宿与安宁的环境。
  4. 长松:象征坚韧与长久的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从哪里剪下了水珠? A. 北山
    B. 南岩瀑布
    C. 西山

  2. “乞与应怜老病年”中的“乞”意为: A. 请求
    B. 拒绝
    C. 给予

  3.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的是: A. 洛川的美景
    B. 瀑布的声音
    C. 朋友的笑声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齐己的《谢道友拄杖》与王之涣的《登高》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友谊与孤独的结合,后者则是在高峰之上对人生的感慨。两首诗共同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自然情怀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齐己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