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
海上风云摇皓影,空中露气湿流光。
斜临户牖通宵烛,回照阶墀到晓霜。
庾亮恃才高更逸,方闻墨翰已成章。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半夜,明亮的月亮从东方升起,惊起了巢中的乌鸦,夜色仍未结束。
海上的风云摇动着月光的影子,空中的露气湿润了流动的光辉。
月光斜照在窗户上,照亮了整个夜晚,直到清晨的霜降临。
庾亮凭借才华而高傲,听说他的文章已经写成。
注释:
- 桂轮:指月亮,因其形状似桂树的轮子。
- 巢鹊:指栖息在树上的喜鹊,暗示夜晚生机的存在。
- 皓影:指明亮的月影。
- 流光:指流动的光辉,通常指月光。
- 庾亮:庾亮,字叔子,东晋时期的文人,因才华横溢而自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方干,字生白,唐代诗人,以清丽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正值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社会繁荣,文化多元,激发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文精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月》这首诗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夜晚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诗的开头,通过“桂轮秋半出东方”一句提炼出月亮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巢鹊受到惊动后的情景,体现了夜的静谧和生命的活泼。
“海上风云摇皓影,空中露气湿流光”两句,展示了月光在海面和空中所折射出的美丽景象,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层次感。接下来的“斜临户牖通宵烛”,则传达了月光如烛光般温暖人心的情感,象征了希望和光明。
最后两句提到庾亮,表现出对才华的钦佩,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才华和创作的追求。在这首诗中,月亮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载体,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桂轮秋半出东方:描绘出秋夜月亮的升起,传达出时令的特征。
- 巢鹊惊飞夜未央:巢中的喜鹊因月光而惊飞,突显夜晚的宁静与生机。
- 海上风云摇皓影:描写海面上风起云涌,映衬出月影的摇曳。
- 空中露气湿流光:夜空中的露水滋润了月光,增添了朦胧感。
- 斜临户牖通宵烛:月光斜照窗户,仿佛烛光一般温暖。
- 回照阶墀到晓霜:月光照亮了阶梯,直到晨霜降临,表现了一种宁静的美。
- 庾亮恃才高更逸:提到庾亮,表现出对才华的敬仰。
- 方闻墨翰已成章:暗示庾亮的文章已完成,体现了文人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海上风云”和“空中露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月光比作烛光,赋予了月亮温暖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才华的追求,蕴含着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着清冷、宁静的美,同时也是希望的象征。
- 巢鹊:代表着生机与活力,暗示自然界的和谐。
- 露水:象征着滋润与生命的延续,增添了诗的细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桂轮”指的是哪一自然现象?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云彩 -
“巢鹊惊飞”的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宁静
B. 生机
C. 忧伤
D. 寂寞 -
诗中提到的庾亮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A. 汉代
B. 唐代
C. 晋代
D. 宋代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方干的《月》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才华的钦佩。两首诗虽然同样描绘月亮,但情感基调及意象的运用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的生平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