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
时间: 2025-01-19 18:12: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春
作者: 方干 〔唐代〕
运行元化不参差,
四极中华共一时。
正气才随灰律变,
残寒便被柳条欺。
冰融大泽朝阳觉,
草绿陈根夜雨知。
不信风光疾于箭,
年来年去变霜髭。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在大地上悄然流动,四方的中华大地仿佛在同一个时刻迎来了春天。正气随着寒冷的消退而渐渐回归,残留的寒意却被新生的柳条所轻易打破。冰雪融化,阳光洒在大泽之上,草根在夜雨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如果不相信,看看这美好的景色变化的速度,年年岁岁中,白发如霜,流逝的时光总是如此迅疾。
注释:
- 元化:指自然界的变化,特别是春天的到来。
- 四极:四方,指中华大地的四个方向。
- 正气:指自然的正义力量,象征春天的生机。
- 灰律:指寒冷的律令,此处比喻寒冷的气候。
- 柳条:春天的象征,柳树发芽时,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冰融大泽:冰雪融化的大水面,指春天的温暖。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正气”与“灰律”可以理解为自然中阴阳的变化,春天的到来是阴寒消散,阳光普照的过程。柳树的发芽常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而“冰融大泽”则描绘了春水初生的美好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字仲扬,唐代诗人,主要活跃于中唐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早春》创作于春天即将来临之际,诗人借春天的景象抒发对春日的向往和感悟,反映了大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复苏。
诗歌鉴赏:
方干的《早春》以清新流畅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变化。全诗共八句,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运行元化不参差,四极中华共一时”以宏大的视角开篇,强调了春天在四方的普遍性;接下来的“正气才随灰律变,残寒便被柳条欺”则展现了春天与寒冷的斗争,寓意着新旧交替的必然性。
诗中“冰融大泽朝阳觉,草绿陈根夜雨知”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如何影响大地,冰雪融化、阳光普照、草木复苏,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面。最后两句“不信风光疾于箭,年来年去变霜髭”则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慨万千。
整首诗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运行元化不参差:春天的气息在大地上均匀地流动,没有参差不齐。
- 四极中华共一时:四方的中华大地在同一时刻感受到了春的到来。
- 正气才随灰律变:正气(春天的气息)随着寒冷的消退而回归。
- 残寒便被柳条欺:残留的寒意被新生的柳条轻易击败。
- 冰融大泽朝阳觉:冰雪融化后,大泽在朝阳的照耀下苏醒。
- 草绿陈根夜雨知:草根在夜雨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万物复苏。
- 不信风光疾于箭:如果不相信,看看春光变化的速度如箭般迅猛。
- 年来年去变霜髭:年年岁岁,时光流逝,白发如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到来比作正气回归,生动形象。
- 拟人:草根在夜雨中感知春天,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体现了唐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自然变化,表达了生命的新生与时间的流逝,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柳条:代表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 冰雪:象征寒冷与过去,反衬春天的温暖。
- 草根:代表生命的顽强和对春天的感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干的《早春》主要描绘了哪一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残寒”主要指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冬天的寒冷
C. 秋天的凉爽
D. 夏天的炎热 -
诗中的“柳条”象征什么?
A. 冬天的来临
B. 春天的到来
C. 夏天的繁茂
D. 秋天的萧条
答案: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方干的《早春》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方干更注重描绘自然的变化,而杜甫则通过春天表达对国家时局的感慨,展现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写作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