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寺》

时间: 2025-01-01 14:01:49

蔓草芊芊没寺门,墙根残剥已无文。

败檐犹滴夜来雨,高树尚屯窗外云。

佳境故容僧管领,禅床时许客来分。

传虚且莫穿空谷,下有松间饮鹿群。

意思解释

维摩寺

作者: 钱仁夫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蔓草芊芊没寺门,墙根残剥已无文。
败檐犹滴夜来雨,高树尚屯窗外云。
佳境故容僧管领,禅床时许客来分。
传虚且莫穿空谷,下有松间饮鹿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座古老的维摩寺,门前长满了繁茂的杂草,墙角的墙皮已经脱落得没有任何字迹。破旧的屋檐上仍然滴着昨夜的雨水,高大的树木依然在窗外聚集着云彩。美丽的景色本该由僧人来管理,禅床上偶尔也允许客人来休息。这里的空谷虽然虚无缥缈,却不妨碍下面松林中饮水的鹿群。

注释

  • 蔓草: 蔓延的杂草。
  • 芊芊: 形容草木繁茂的样子。
  • 残剥: 脱落、剥落的意思。
  • 佳境: 美好的境地。
  • 禅床: 用于打坐的床。
  • 传虚: 传递虚无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仁夫(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与人文,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维摩寺》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寺庙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对恬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维摩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荒凉。在诗的开头,蔓草和残破的墙面描绘出一种被遗忘的景象,传达出时间流逝的无情。接着,雨滴和高树中的云彩则暗示着一种自然的生命力,尽管寺庙破落,但自然依然在延续其生命。诗中提到的“佳境”与“禅床”,则表达出一种理想的修行环境,虽然孤寂,却又充满了淡雅的美感。最后一句提到的“松间饮鹿群”,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仿佛在这片空灵的空间中,生命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着。整首诗在景物描写中渗透出一种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蔓草芊芊没寺门: 描绘寺庙前杂草疯长,显得荒凉。
  • 墙根残剥已无文: 破旧的墙角,曾经的文字已无迹可寻,表现出时间的无情。
  • 败檐犹滴夜来雨: 屋檐虽破,但仍在滴水,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高树尚屯窗外云: 高大的树木依然聚集着云彩,展现出自然的壮丽。
  • 佳境故容僧管领: 在这种美好的环境中,僧人应当负责守护。
  • 禅床时许客来分: 禅床上偶尔允许客人来休息,体现出人际间的和谐。
  • 传虚且莫穿空谷: 尽管这里是空灵的谷地,但不妨碍自然的生机。
  • 下有松间饮鹿群: 描绘松林中的鹿群,象征着自然的丰饶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佳境”与“禅床”的设置,暗示理想的生活状态。
  • 拟人: 将自然景物赋予生命,如“滴雨”与“饮鹿”。
  • 对仗: 诗中句式工整,展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文理想的向往,展现了在荒凉中依然存在的生命力和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蔓草: 象征荒凉与被遗忘。
  • 残剥墙: 代表历史的沧桑。
  • 雨水: 象征生命的滋润。
  • 鹿群: 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蔓草芊芊”形容的是: A. 寺庙的繁华
    B. 寺庙的荒凉
    C. 寺庙的高大

  2.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诗中的自然景观? A. 墙根残剥
    B. 高树尚屯窗外云
    C. 禅床时许客来分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维与钱仁夫的自然描写: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其风格更偏向于细腻的抒情,而钱仁夫的《维摩寺》则在荒凉中透出一种哲理的深邃。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记》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