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

时间: 2025-01-19 18:58:06

省趋弘阁待貂珰,指座深恩刻寸肠。

秦苑已荒空逝水,楚天无限更斜阳。

时昏却笑朱弦直,事过方闻锁骨香。

入室故寮流落尽,路人惆怅见灵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省趋弘阁待貂珰,指座深恩刻寸肠。
秦苑已荒空逝水,楚天无限更斜阳。
时昏却笑朱弦直,事过方闻锁骨香。
入室故寮流落尽,路人惆怅见灵光。

白话文翻译:

在府邸的高阁中,我等待着貂裘的陪伴,心中对往事的深情铭刻在心。
秦朝的园林已成荒凉,唯有流水无情地流逝;楚地的天空下,无限的斜阳映照着晚霞。
此时昏暗中我却笑着拉响那红色的弦乐,事情过去了才听到那锁骨间的香气。
走进昔日的老宅,已是物是人非,路人见到我时不由得感到惆怅与迷惘。

注释:

  • 省趋:指的是到某个地方去,通常指官府。
  • 弘阁:高大的阁楼,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 貂珰:貂皮的装饰物,象征富贵。
  • 寸肠:心中情感的深切,形容对恩情的铭记。
  • 秦苑:指秦朝的园林,象征着昔日的繁华。
  • 楚天:楚地的天空,常用来代表南方的文化。
  • 朱弦:指古琴的红弦,象征音乐与情感。
  • 锁骨香:指香气,形容女子的妩媚与柔情。
  • 故寮:旧居,古宅的意思。
  • 灵光:指内心的感悟与明亮,象征着心灵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850-901),字季真,号孤山,唐代诗人,生于晚唐时期。他的诗歌常以怀古、抒情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感旧》创作于韩偓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多舛之际,诗人追忆往昔,感慨时光流逝,抒发对故人和故居的深切怀念,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感旧》是一首充满感伤的怀旧之作,诗中展现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以及对现状的无奈。开篇“省趋弘阁待貂珰”,将读者带入一个曾经的荣华富贵的场景,诗人以“深恩刻寸肠”来表达对往昔的珍视和眷恋。接下来,诗人通过“秦苑已荒空逝水”,描绘出历史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暗示曾经的繁华如今已成过眼云烟。

在“楚天无限更斜阳”中,诗人用自然景象暗喻人生的沉浮,斜阳象征着晚年,透出一丝惆怅。而“时昏却笑朱弦直”,则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从容与乐观,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但美好的记忆仍旧鲜活。最后,通过“入室故寮流落尽”,诗人感叹世事无常,昔日的温馨已成追忆,路人见灵光,表达了他在旧居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深情与对生命的哲思,既是对历史的沉思,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省趋弘阁待貂珰:描绘高阁的富贵与权势,表达对往日富贵生活的追忆。
  • 指座深恩刻寸肠:强调对恩情的铭记,内心深处的情感难以忘怀。
  • 秦苑已荒空逝水:历史的消逝与繁华的衰落,表现出时光的无情。
  • 楚天无限更斜阳:南方的天空映衬着晚年的惆怅与无奈。
  • 时昏却笑朱弦直:在昏暗的时光中,仍旧保持乐观的态度。
  • 事过方闻锁骨香:事过境迁,回忆起往昔的美好与温柔。
  • 入室故寮流落尽:昔日的温馨已不复存在,感叹岁月的无情。
  • 路人惆怅见灵光:外人在看到诗人时,感受到一种惆怅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秦苑已荒空逝水”,将时间比作流水,形象地表达了历史的流逝。
  • 对仗:如“时昏却笑朱弦直”,展现出诗歌的韵律美与和谐感。
  • 拟人:如“路人惆怅见灵光”,赋予路人以感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情感深邃而真挚,充满了对往昔美好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貂珰:象征权势与富贵,代表过去的荣华。
  • 秦苑:象征历史的辉煌与空虚,暗示繁华的逝去。
  • 楚天:代表南方的文化,带有一丝忧伤与美好。
  • 朱弦:象征音乐与情感,表现诗人对美好回忆的珍视。
  • 锁骨香:象征美丽与柔情,描绘往昔的温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感旧》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韩偓
    C. 杜甫

  2. 诗中“秦苑已荒空逝水”的意思是? A. 秦朝的园林繁华
    B. 秦朝的园林已荒凉
    C. 秦朝的园林正在建设

  3. 诗中提到的“朱弦”主要象征什么? A. 音乐与情感
    B. 生活的压力
    C. 过去的富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韩偓的《感旧》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亲友的思念,但韩偓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着重于对亲情的直接表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生活的沉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韩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