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凄清回泊夜,沦波激石响。
村边草市桥,月下罟师网。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凄清的夜晚,船只回泊,波浪拍打着石头发出响声。
在村边的草市场旁,月光下,渔夫正忙着打网。
注释:
- 凄清:形容夜晚的清冷和凄凉。
- 回泊:指船只回到泊位。
- 沦波:指水波荡漾。
- 激石响:形容波浪拍打石头的声音。
- 村边:村庄的边缘。
- 草市:集市,通常由草地构成。
- 罟师:捕网的渔夫。
- 网:捕鱼的工具。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夜晚的渔村生活,隐喻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与渔业活动的密切联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渔业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约709-约770),字德舆,唐代诗人,生于今江苏省。其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为题材,描绘生动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正值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时期。渔业是当时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诗中描绘的渔村生活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生活状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青弋江》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生动的渔村夜景。开篇的“凄清回泊夜”,给人以清冷的感觉,暗示了夜晚的孤寂和宁静。水波拍打石头的声音,既是自然的音符,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村边草市桥”,将视线转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示了村庄的生机。月光下的“罟师网”,更是勾勒出渔夫辛勤工作的情景。诗的整体构图通过对自然与人的描写,展现了和谐的生活画面,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仿佛在提醒读者珍惜眼前的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凄清回泊夜:描写夜晚清冷的氛围,渔船在夜色中归来,突显孤寂。
- 沦波激石响:水波拍打石头的声音,展示自然的动感和生命的气息。
- 村边草市桥:转向村庄,展现出生活的气息,草市桥是人与自然交汇的地方。
- 月下罟师网:月光下的渔夫,象征着勤劳与自然的结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凄清回泊夜”和“沦波激石响”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月光、渔船、波浪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展现了渔村的宁静生活和人们的勤劳,同时流露出对晚间孤独的感慨,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青弋江: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灵动,表现出江水的柔美。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考,照亮了渔夫的辛勤。
- 波浪:象征着生活的起伏,寓意着人生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凄清”指的是什么样的氛围?
- A. 热闹
- B. 清冷
- C. 温暖
-
“罟师”在诗中指的是什么职业?
- A. 牧羊人
- B. 渔夫
- C. 农民
-
诗中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的场景?
- A. 早晨
- B. 中午
- C. 夜晚
答案:
- B. 清冷
- B. 渔夫
- C. 夜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是描绘自然景色,但《青弋江》更注重渔村生活的细节,而《鹿柴》则更多地表现了山林的幽静和诗人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