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九龙沟观莲》

时间: 2025-01-19 19:15:29

径僻山深事事幽,尘情如洗坐夷犹。

相看菡萏千花色,不受梧桐一叶秋。

带雨香从衣上惹,凌波影入酒中浮。

宜人少女风微扇,无数红裙荡小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秋日九龙沟观莲
作者: 李维桢 〔明代〕

径僻山深事事幽,
尘情如洗坐夷犹。
相看菡萏千花色,
不受梧桐一叶秋。
带雨香从衣上惹,
凌波影入酒中浮。
宜人少女风微扇,
无数红裙荡小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中环境,作者在立秋时节来到九龙沟观赏莲花。山路偏僻,周围一片宁静,尘世的烦恼仿佛都被洗净了。作者与菡萏花相对,看到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心中却不觉得秋天的萧瑟,因为梧桐树上只落下了一片叶子。雨水的芬芳轻轻从衣服上飘来,仿佛莲花的影子在酒中浮动。微风中,年轻的女子轻轻扇动着风扇,数不清的红裙在小舟上荡漾。

注释:

  • 径僻:小路偏僻。
  • 尘情:尘世的情感、烦恼。
  • 菡萏:指莲花。
  • 梧桐:梧桐树,象征秋天的到来。
  • 带雨香:形容莲花带着雨水的香气。
  • 凌波影:莲花在水波中的影子。
  • 宜人:形容美好、令人愉快的少女。
  • 红裙:指年轻女子穿的红色裙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维桢(约1550年-1620年),字文华,号云岫,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与咏物诗。他的作品常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哲思,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秋季,正值莲花盛开之时,诗人借助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九龙沟的莲花为主题,展现了秋天的独特意境。诗人通过“径僻山深”和“尘情如洗”这两句,塑造了一个幽静的环境,给人以宁静、远离尘嚣的感觉。莲花的美丽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相看菡萏千花色”不仅描绘了莲花的丰富色彩,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融入了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带着雨水的香气轻轻拂过,仿佛让人沉醉其中,而“凌波影入酒中浮”则将自然与人情交融,寓意深远。最后以“宜人少女风微扇”收束,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

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细腻,既有自然美的描绘,又有生活情趣的展现,充分体现了明代诗人的艺术追求与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径僻山深事事幽:小路偏僻,山中一切都显得幽静。
  2. 尘情如洗坐夷犹:尘世的烦恼仿佛被洗净,心情依旧悠然。
  3. 相看菡萏千花色:对着莲花欣赏,看到千姿百态的花朵。
  4. 不受梧桐一叶秋:内心不为梧桐树上一片落叶的秋意所困扰。
  5. 带雨香从衣上惹:莲花的香气伴着雨水,轻轻沾染在衣服上。
  6. 凌波影入酒中浮:莲花的倒影在水中荡漾,仿佛浮现于酒中。
  7. 宜人少女风微扇:美丽的少女轻轻扇动着风扇,令人心醉。
  8. 无数红裙荡小舟:无数红裙的女子在小舟上摇曳,画面生动而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花的香气与雨水结合,营造出柔和的意境。
  • 拟人:少女的微扇如同自然的风,增添了生动的情趣。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宁静、和谐的生活理想。通过莲花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对超然物外、恬淡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花:象征纯洁、美丽,常用来表现高洁的品格。
  • 秋天:象征成熟与凋零,寓意人生的无常。
  • 少女:代表青春与活力,体现生活的美好。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纯洁无瑕的象征,常与高尚的品德相联系。而秋天则引发对人生变迁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菡萏”指的是哪种植物? A. 荷花
    B. 玫瑰
    C. 丁香
    D. 菊花

  2. “尘情如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状态? A. 忧郁
    B. 轻松愉悦
    C. 愤怒
    D. 失落

  3.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小舟上的少女
    B. 雨中漫步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雪景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小池》(杨万里)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其意境虽不同于李维桢的柔美,却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诗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维桢生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