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一 秋思》

时间: 2025-01-04 13:34:36

梦浅愁深无意绪。

帘掩新寒,乍觉秋如许。

凉叶自飘檐畔树。

不关日日风和雨。

独上层楼还独伫。

山尽天低,惟有云来去。

蝉曳残声声又住。

晚鸦三两归何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浅愁深无意绪。帘掩新寒,乍觉秋如许。凉叶自飘檐畔树。不关日日风和雨。独上层楼还独伫。山尽天低,惟有云来去。蝉曳残声声又住。晚鸦三两归何处。

白话文翻译:

梦境浅薄,愁绪深重,心中无意绪。帘子遮掩着初秋的寒意,突然间感受到秋天的模样。凉爽的树叶在屋檐下飘落,似乎与日复一日的风雨无关。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仍然伫立不动。山的尽头与天空相接,只有云彩在自由地来去。蝉声依依,残声渐渐停住。傍晚时分,几只乌鸦归巢,不知它们归往何处。

注释:

  • 梦浅愁深:梦境浅薄而忧愁却深沉,形容心情的复杂。
  • 帘掩新寒:窗帘遮住,感受到初秋的寒意。
  • 凉叶自飘:凉爽的树叶自然飘落。
  • 不关日日风和雨:与日常的风雨无关,暗示对外界的漠然。
  • 独上层楼:独自登高楼,体现孤独感。
  • 山尽天低:山的尽头与天的低处相连,表达一种苍茫感。
  • 蝉曳残声:蝉声渐渐减少,象征秋的来临。
  • 晚鸦三两归何处:傍晚时分,几只乌鸦归巢,不知去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鹓雏,近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常表现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思考。姚鹓雏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读者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蝶恋花 其一 秋思》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与内心的忧愁。时代背景上,诗人面对的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矛盾,使得作品更具深度。

诗歌鉴赏:

《蝶恋花 其一 秋思》是一首充满秋日情怀的诗作,诗人在梦境与现实之间徘徊,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的开头以“梦浅愁深无意绪”引入,瞬间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接下来的“帘掩新寒,乍觉秋如许”则用细腻的景物描写,勾勒出初秋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丝凉意。

诗中描绘的“凉叶自飘檐畔树”与“独上层楼还独伫”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是自然界的变化,后者则是诗人内心的孤独。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俯瞰山水,似乎在思索着人生的意义。最终“晚鸦三两归何处”的意象深刻,给人以无限遐想,象征着归属与孤独之间的挣扎,留给读者深思的空间。

整首诗在意象上非常丰富,不仅有自然界的描绘,还有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使得这首诗在秋日的氛围中更加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梦浅愁深无意绪”:梦境不深,却愁绪满怀,写出内心的复杂感受。
  2. “帘掩新寒,乍觉秋如许”:窗帘遮掩着初秋的寒意,突显对季节的感知。
  3. “凉叶自飘檐畔树”:描绘凉爽的树叶自然飘落,象征秋天的来临。
  4. “不关日日风和雨”:与日常的风雨无关,表达一种超然的态度。
  5. “独上层楼还独伫”:独自一人登高楼,显现出孤独感。
  6. “山尽天低,惟有云来去”:描绘自然景观,传达苍茫感。
  7. “蝉曳残声声又住”:蝉声逐渐停住,暗示秋天的气息。
  8. “晚鸦三两归何处”:傍晚几只乌鸦归巢,给人以思索的空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愁情与秋天的景象相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之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山尽天低,惟有云来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表现出孤独与思索的情感基调,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内心的渴望与幻想。
  • :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凉叶: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 层楼:象征着对生活高度的追求与思考。
  • 晚鸦:象征着归属与孤独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梦浅愁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忧愁
    • C. 兴奋
  2. “独上层楼还独伫”中的“独”字反映了什么?

    • A. 友好
    • B. 孤独
    • C. 热闹
  3. “晚鸦三两归何处”中的“晚鸦”象征什么?

    • A. 归属感
    • B. 快乐
    • C.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内心的孤独与思索,但更加细腻柔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蝶恋花 其一 秋思》一样,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与对亲人的思念,但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曲赋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