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用前韵留别巴陵诸公,时至元十四年》
时间: 2025-01-04 13:03: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用前韵留别巴陵诸公,时至元十四年
作者: 白朴
行遍江南,算只有青山留客。
亲友间中年哀乐,几回离别。
棋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犹见川留血。
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
寒日短,愁云结。
幽故垒,空残月。
听阁阎谈笑,果谁雄杰。
破枕才移孤馆雨,扁舟又泛长江雪。
要烟花三月到扬州,逢人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留恋和对过往友人的思念。他行遍江南,唯有青山能留住他;朋友之间的欢笑与悲伤,经历了多少次离别。下棋时不觉世事变迁,战争后仍能看到血流不止的河流。他叹息昔日的歌舞在岳阳楼上已成往事,繁华似乎已经消逝。寒冷的日子短暂,愁云密布,孤寂的故垒夜空下只剩残月。听到阁楼上有人谈笑,难道谁能成为杰出之人?只觉孤馆中雨声凄凉,扁舟又在长江的雪中漂流。希望在烟花三月之时能到扬州,和人们诉说这些情感。
注释
- 青山留客:青山常在,象征着永恒,能够留住旅客的身影。
- 棋罢不知人换世:下棋结束时,未曾察觉人世已变,反映时间流逝的无情。
- 兵余犹见川留血:战争留下的痛苦仍在,血流不止,形成鲜明对比。
- 岳阳楼:指岳阳楼的历史文化意象,曾经的繁华与今昔对比。
- 幽故垒:指古老的城垒,象征历史的遗留与孤寂。
- 破枕才移孤馆雨:孤独的旅馆中,枕头已湿,突显诗人的孤寂与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朴(约1226—1300),元代著名词人,其词作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风格清新婉约,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本词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之际,诗人通过对江南的描绘,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往日繁华的追忆,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地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反复提及的“青山”、“岳阳楼”等意象,不仅是地理上的描绘,更是情感上的寄托。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体现了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在闲适的棋局中,诗人似乎无意中意识到了世事变迁的残酷,战争带来的创伤依旧深刻。通过“寒日短,愁云结”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词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历史变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感与思考。尤其是结尾的“要烟花三月到扬州”,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勇气,尽管前路渺茫,但仍要努力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遍江南,算只有青山留客:表达在游历江南后,只有青山能够让人留连忘返。
- 亲友间中年哀乐,几回离别:描绘与朋友间的生活,经历的欢笑和悲伤。
- 棋罢不知人换世:下棋结束时,感叹世事如棋,变化无常。
- 兵余犹见川留血:指战争的痕迹仍然存在,血流成河。
- 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对过去的繁华景象感到惋惜。
- 寒日短,愁云结:寒冷的日子短暂,愁云密布,象征心情的沉重。
- 幽故垒,空残月:孤独的古堡,只剩下残月,反映孤寂的心情。
- 听阁阎谈笑,果谁雄杰:听到楼阁中传来的谈笑声,怀疑谁能成为英雄。
- 破枕才移孤馆雨,扁舟又泛长江雪:孤馆中的雨声和扁舟在长江上漂泊,增添了孤独感。
- 要烟花三月到扬州,逢人说:希望在春暖花开的三月到扬州,向人们倾诉自己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山”比作留客的象征。
- 拟人:将寒日、愁云等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
- 对仗:如“寒日短,愁云结”,形成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惆怅和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个人情感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永恒与留恋。
- 岳阳楼:历史与繁华的象征。
- 寒日、愁云: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 幽故垒、残月:孤独与遗忘的意象。
- 扁舟、长江雪:漂泊与无助,象征流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 A. 战争
B. 留恋
C. 友情 -
填空题:诗人通过“____”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感叹。
-
判断题:诗中反映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社会变迁的无奈。 (对/错)
答案:
- B
- 岳阳楼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白朴 vs. 辛弃疾:两者都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但白朴更为细腻,辛弃疾则豪情万丈。
- 白朴 vs. 李清照:李清照的词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软,而白朴则更多关注历史与社会的变迁。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白朴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