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九日同诸公会饮钟山望草堂有感》
时间: 2025-01-04 13:23: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九日同诸公会饮钟山望草堂有感
白朴 〔元代〕
倚天钟阜龙蟠,四时青壁云烟润。
陂陀十里,苍鬓夹路,清风缓引。
兰若西边,草堂别崦,遗基犹认。
自猿惊鹤怨,山人去后,谁更向此中隐。
独爱丹崖碧岭,枕平川人家相近。
登临对酒,茱萸香细,莓苔坐稳。
老计菟裘,故应来就,林泉佳遁。
怕烟霞笑我,尘容俗状,把山英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钟山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情感。钟阜高耸入云,龙形蜿蜒,四季的青色山壁在云雾中显得格外润泽。沿着十里的坡陡,青鬓的老树夹道而生,清风轻轻引导着我。兰若在西边,草堂在高崖之上,遗留的基址依然清晰可辨。自从山人离去后,只有猿猴和鹤鸟在此哀怨,今后又有谁能在此隐居呢?我独爱那丹崖和碧岭,靠近平川的人家。登高吟酒,茱萸的香气细腻,莓苔上坐得稳当。老朋友的约定,当然应该来此相聚,林泉之间的闲适。怕那烟霞会笑我,尘世的容颜与俗态,让我向山中的英杰请教。
注释:
- 倚天:指高耸入云的山峰。
- 钟阜:钟山的山峰。
- 龙蟠:形容山势蜿蜒如龙。
- 陂陀:指山坡或高地。
- 苍鬓:青色的树木。
- 兰若:指兰花的生长处,通常用于佛教寺庙。
- 草堂:指作者的草房,隐居之所。
- 茱萸: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常用于节日。
- 菟裘:指旧日的约定或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朴,元代著名诗人,字景纯,号白云,擅长诗、词、曲,作品多描绘山水、隐居生活,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九日重阳节,诗人在钟山与友人们共饮,感慨此地的美丽与隐逸生活,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钟山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开篇通过对钟山壮丽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四时青壁、云烟润泽,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机。接着,诗人转向对隐居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山中隐士的怀念与向往,猿惊鹤怨,暗示了山人离去后的孤独与寂寞。诗中“独爱丹崖碧岭”一句,表露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钟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饮酒、茱萸香细和莓苔坐稳,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朋友相聚的快乐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在抒情与描景之间自如切换,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结尾以“怕烟霞笑我,尘容俗状,把山英问”作收,既是对隐士情怀的自嘲,也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倚天钟阜龙蟠:描绘钟山的高大与蜿蜒,展现出自然的雄伟。
- 四时青壁云烟润:四季的青山在云雾中显得格外生动。
- 陂陀十里,苍鬓夹路,清风缓引: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美丽与清风的轻拂。
- 兰若西边,草堂别崦,遗基犹认:强调草堂的隐逸与过去的记忆。
- 自猿惊鹤怨,山人去后,谁更向此中隐:表达对隐士生活的怀念与孤独。
- 独爱丹崖碧岭,枕平川人家相近:展现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 登临对酒,茱萸香细,莓苔坐稳:描绘与友人共饮的愉悦时光。
- 老计菟裘,故应来就,林泉佳遁:回忆与老友的相聚,渴望再度相聚。
- 怕烟霞笑我,尘容俗状,把山英问: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蟠”形容山势,有生动的视觉效果。
- 拟人:如“猿惊鹤怨”,给自然增添了情感。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一种对现实的反思和追求理想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山: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 草堂:隐居生活的象征,寄托着诗人的理想。
- 茱萸:象征着传统文化与节日的氛围。
- 丹崖碧岭:自然的美丽,表现诗人对山水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倚天钟阜龙蟠”中的“龙蟠”指的是: A. 龙的形状
B. 山的蜿蜒形态
C. 云的变化
答案:B -
诗人在草堂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A. 孤独
B. 快乐
C. 失落
答案:B -
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A. 财富
B. 理想生活
C. 名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白朴与王维的作品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强调了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而白朴则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文选》
- 《白朴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