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

时间: 2025-01-08 02:54:26

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

林晴有残蝉,巢冷无留燕。

沉吟卷长簟,怆恻收团扇。

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

月出砧杵动,家家捣秋练。

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

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

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霁
白居易

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
林晴有残蝉,巢冷无留燕。
沉吟卷长簟,怆恻收团扇。
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
月出砧杵动,家家捣秋练。
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
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
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劝。

白话文翻译:

在金色的阳光和火焰的温暖与凉爽的秋雨之间,天气不断变化。晴朗的树林中只剩下几只残蝉,冷清的巢穴里再也没有留住燕子。独自沉思时,我卷起长长的竹席,怅惘地收起手中的团扇。傍晚时分,院子里没有泥土的痕迹,我悠闲地走在青苔铺就的小径上。月亮升起,捣衣的杵声响起,家家户户都在捣制秋天的衣物。我独自面对多病的妻子,无法理清针线。冬衣尚未准备,夏装即将破损。面对初秋的到来,我只能举杯自劝。

注释:

  • 金火:指阳光和火焰,象征温暖和光明。
  • 炎凉:形容气候的变化,炎热与凉爽交替。
  • 残蝉:指秋天最后几只蝉,寓意时光的流逝。
  • 长簟:长竹席,古人夏天常用以乘凉。
  • 团扇:一种圆形的扇子,用于夏天乘凉。
  • 砧杵:捣衣的工具,代表家务的忙碌。
  • 针线:缝纫的工具,象征着家庭生活的琐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生活琐事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晚秋,白居易在此时感受到季节的变换,内心涌动着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对家庭的关怀和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霁》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生活气息的诗。白居易在这首诗中,细腻地描绘了秋天的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诗的开头以“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描绘出秋天温暖与凉意的交替,给人一种即将到来的寒冷预感。接着,诗人通过残蝉和无燕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失落的情绪,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描写了自己的生活状态,沉吟、收扇、闲步等动作,展现了他内心的沉静与无奈。面对多病的妻子,诗人感受到身为丈夫的责任与无力,情感真挚而动人。他未能准备冬衣,夏服即将破损,象征着生活的压迫与无情,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最后,诗人以“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劝”收尾,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自我安慰的心态,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描绘了秋天的天气变化,金色的阳光和火焰般的温暖与凉爽的秋雨交替。
    • 林晴有残蝉,巢冷无留燕:树林中只有几只残留的蝉鸣,燕子已经不再停留,暗示时光流逝。
    • 沉吟卷长簟,怆恻收团扇:沉思的同时,收起竹席和团扇,体现出对过去夏日的留恋。
    • 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傍晚的院子一片宁静,我在青苔上闲步,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月出砧杵动,家家捣秋练:月亮升起,捣衣的声音响起,反映出人们的生活琐事。
    • 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面对多病的妻子,诗人感到无能为力,情感深沉。
    • 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冬衣还未准备,夏装即将破损,象征着生活的压力。
    • 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劝:面对早秋的到来,诗人只能自劝,流露出一丝无奈与伤感。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炎凉)、比喻(残蝉、团扇)、拟人(冷巢无留燕)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个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生活琐事的无奈以及对家庭的关怀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无常,体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蝉、燕:分别代表着过往的繁华与如今的孤独,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月亮、砧杵:象征着家庭的琐碎与生活的压力,体现出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火”指的是什么?
    A. 太阳和火焰
    B. 秋天的风
    C. 雨水

  2. “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无奈与忧伤
    C. 兴奋

  3.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秋天的赞美
    B. 对生活的感慨与关怀
    C. 描述自然景色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秋霁》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亲人的思念,但白居易更关注日常生活的琐事,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兄弟的忧虑与关怀。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