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
时间: 2025-01-07 22:25:14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
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
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
身被金创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驿。
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
忽逢江水忆交河,垂手齐声呜咽歌。
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苦非多我苦多。
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
自云乡管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
一落蕃中四十载,遣著皮裘系毛带。
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
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
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
蕃候严兵鸟不飞,脱身冒死奔逃归。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惊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
忽闻汉军鼙鼓声,路傍走出再拜迎。
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
配向东南卑湿地,定无存恤空防备。
念此吞声仰诉天,若为辛苦度残年。
凉原乡井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
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
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一处苦。
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
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身被金创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驿。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忽逢江水忆交河,垂手齐声呜咽歌。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苦非多我苦多。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自云乡管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一落蕃中四十载,遣著皮裘系毛带。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蕃候严兵鸟不飞,脱身冒死奔逃归。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惊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忽闻汉军鼙鼓声,路傍走出再拜迎。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配向东南卑湿地,定无存恤空防备。念此吞声仰诉天,若为辛苦度残年。凉原乡井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一处苦。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
白话文翻译
被束缚的戎人啊,被束缚的戎人,耳朵穿了,脸也被打破,被驱赶进了秦国。天子怜惜,不忍心杀死他们,诏令将他们迁往东南的吴和越。身穿黄色衣服的小使者记录了他们的姓名,领着他们离开长安乘车前行。他们身上伤痕累累,面色憔悴,扶着病体一天走一驿。早晨吃饭时饥渴,费尽心力,晚上却要在腥味污秽的床上睡觉。忽然遇见江水,想起了交河,手垂下来齐声呜咽着歌唱。一个虏人对同伴们说,"你们的痛苦不多,我的痛苦却很重。"同行的人问起,想要说出心中的愤怒。自言乡里本是凉爽的地方,大历年间却沦落为蕃地。在这蕃地中生活了四十年,穿着皮裘系着毛带。唯有在朝见时穿汉服,收拢衣襟,默默流泪。心里暗暗发誓要回乡,不让蕃地的妻子孩子知道。暗自庆幸还有些筋骨,唯恐年老后无法归去。蕃地的候卫严密,鸟都不敢飞,想要脱身冒死逃回去。白天藏匿,夜里行走,经过大漠,云层阴沉,月黑风沙刺骨。惊动了青冢,寒草稀疏,偷渡黄河,夜里冰薄。忽然听见汉军的鼓声,路边走出来再拜迎接。游骑不懂汉语,将军于是把我绑作蕃生。被安排到东南湿地,定然没有人关心和防备。想到这里我忍不住仰天长叹,苦于这辛苦的生活只为度过余年。故乡的井水无法再见,胡地的妻儿虚空被抛弃。被囚禁在蕃地思念汉土,归去汉地却被劫为蕃虏。早知如此,悔恨归来,两地的苦难宁可一处承受。被束缚的戎人,戎人之中我最为苦辛。自古以来这样的冤屈应该没有,汉心汉语却在蕃身上流露。
注释
- 缚戎人:指被捉拿的戎人,戎人是指北方少数民族。
- 耳穿面破:形容被打得很惨,耳朵被穿,脸部受伤。
- 天子矜怜:皇帝怜悯他们。
- 诏徙:皇帝下令迁移。
- 扶病徒行:身体虚弱还要走路。
典故解析
- 大历年中:指唐代大历年间,正是唐朝国力强盛的时期,然而也伴随着对少数民族的战争与迁徙。
- 汉心汉语:表达了汉人对外族的同情与理解,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民众疾苦。
创作背景
《缚戎人》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对少数民族战争后的处境和痛苦,表达了对人性和民族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缚戎人》是白居易用以抒发对战乱中戎人苦难的深切同情之作。诗中通过“缚戎人”这一形象,揭示了被俘戎人的遭遇与内心的挣扎,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无情与悲苦。全诗情感真挚,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比如“耳穿面破”、“扶病徒行”等,强烈地传达出戎人的身心痛苦,增强了读者的共鸣。
诗中不仅有对个人苦难的叙述,更深刻地反映了民族之间的冲突与悲哀。在戎人心中,乡土的思念与对汉朝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情感。诗的最后几句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与悔恨。
白居易通过对戎人命运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复杂与人性的脆弱。他的诗作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诗中所展现的对人性的关怀和对民族关系的思考,使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点出被俘的戎人,展现他们的痛苦。
- 第二至四句:描述天子的仁慈与戎人的命运,反映了权力与个体的无奈。
- 中间部分:通过细节描写戎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他们的艰难与绝望。
- 结尾部分:表达对归乡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凄凉的情感贯穿全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戎人的痛苦比作其他更广泛的社会悲剧。
- 对仗:如“昼伏宵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情感渲染:通过具体细节激发读者共鸣。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战争所带来的苦难的反思和对人性深刻的关怀,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民族关系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戎人:象征着被战争撕裂的家庭与民族。
- 黄河:代表着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 大漠:象征着孤独与绝望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缚戎人》的作者是?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天子”是指? A. 皇帝
B. 大臣
C. 平民
D. 战士 -
诗中“耳穿面破”形容的是? A. 战斗的勇士
B. 被俘的戎人
C. 汉军的胜利
D. 民众的欢庆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反映战乱中的苦难。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现实,但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体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注重对社会的宏观观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