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子•无题》
时间: 2024-12-29 17:01: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安公子•无题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茉莉香偏促。蝉纱帘内窥初浴。乱绾青螺,才系着冰纱裙幅。
小骂流萤,暗处偏携烛。还频见秋水时时渌。
怕轻摇团扇,人到粉阑干曲。一带朱衣竹。
萧萧影里惊如玉。浓笑前来,手指道银河似沐。
恰好幽期,欲趁花神福。响金镮吠动猧儿熟。
恐小鬟知道,两点檀娥轻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又略带幽怨的夏日场景。茉莉花的香气浓郁而急促,蝉声透过纱帘,窥见少女正在初浴。她的头发随意扎成青螺的形状,轻柔的冰纱裙子才刚刚系好。
她小小地责骂飞舞的萤火虫,暗处的烛光似乎在陪伴她。池水清澈,时不时地荡漾着波纹。
担心轻轻摇动的团扇会惊动人来,她站在粉色的栏杆边,朱色的衣裳在竹影中轻轻摇曳。
她的影子在萧萧的竹林中显得如玉般惊艳。她微笑着走来,手指向天上的银河,仿佛沐浴在星光下。
正好与花神约会,想借花神的福气。金镮声响起,像小狗熟睡时的吠叫。
她担心小丫鬟会知道,心中微微蹙眉。
注释
字词注释
- 茉莉香偏促:茉莉花的香气浓烈而急促。
- 蝉纱帘:蝉鸣声透过轻薄的纱帘。
- 青螺:形容发髻如青色的螺旋状。
- 冰纱裙幅:清凉的轻纱裙。
- 流萤:萤火虫,夜晚飞舞的小虫。
- 秋水:指水面清澈如秋天的水。
- 团扇:一种扇子,形状圆润。
- 朱衣竹:朱色的衣裳与竹影相互映衬。
- 银河似沐:银河的光辉如同洗浴般清澈明亮。
- 响金镮:金镯子发出的响声。
典故解析
- 花神: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美丽与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以宁,明代女词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女性情感与生活。她的词风清新婉约,常融入细腻的观察与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产生于明代,正值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女性开始有更多表达自我的空间。诗人在此背景下,借助自然景物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内心的思绪。
诗歌鉴赏
《安公子•无题》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细腻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夏日的场景,展现了一个年轻女子的生活与情感。诗的开篇,茉莉花的香气与蝉鸣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初浴的羞涩与优雅,她的青螺发髻和轻纱裙幅,展现了青春的气息和清新的形象。
流萤和烛光的描写则增添了一份梦幻的色彩,流萤的轻舞与蜡烛的摇曳,象征着女子内心的柔情与期待。接下来的句子中,女子在粉阑干旁的顾虑,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内心的担忧。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融入了丰富的情感,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期待与憧憬。诗中的“银河似沐”一句,用一种浪漫的比喻,展现了女子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最后,诗人的细腻描写与心思,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真挚与细腻,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茉莉香偏促:开篇点出环境,茉莉香气浓烈,暗示出一种急切的情感。
- 蝉纱帘内窥初浴:通过蝉声的描写,表现出女子的娇羞与灵动。
- 乱绾青螺,才系着冰纱裙幅:形象化地描绘了女子初浴后的慌乱与美丽。
- 小骂流萤,暗处偏携烛:流萤的出现增添了诗的动态美,女子对流萤的小责骂透出一丝俏皮。
- 还频见秋水时时渌:水面清澈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
- 怕轻摇团扇,人到粉阑干曲:表现女子的细腻与顾虑。
- 一带朱衣竹:朱衣与竹影的描写,给人一种色彩的对比和视觉的美感。
- 萧萧影里惊如玉:女子的形象在竹影下显得如玉般清丽。
- 浓笑前来,手指道银河似沐:通过比喻,展现了女子的快乐与对未来的向往。
- 恰好幽期,欲趁花神福:暗示女子对爱情的期待。
- 响金镮吠动猧儿熟:声音的描写增添了生活的真实感。
- 恐小鬟知道,两点檀娥轻蹙:结尾通过女子的担忧,展现了她内心的细腻与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作沐浴,展现一种浪漫的意境。
- 拟人:流萤与烛光的互动,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为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青春、爱情与自然的结合,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期待与对生活的细腻感知,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幽怨的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茉莉:象征纯洁与爱情。
- 蝉:代表夏天与生命的活力。
- 流萤:象征着浪漫与美好。
- 银河:象征着梦想与向往。
- 竹:象征着清雅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 A. 茉莉
- B. 玫瑰
- C. 菊花
- D. 荷花
-
诗人通过描写哪个季节来营造氛围?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
诗中,女子担心什么?
- A. 被人看到
- B. 失去爱情
- C. 被流萤吓到
- D. 她的裙子弄脏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现女性的情感,但更侧重于思念与离愁。
- 《水调歌头》:通过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展现了男子的豪放与壮志。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