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

时间: 2024-12-31 15:52:31

久蛰萧居别有怀,无憀岁月碾成埃。

寒氛渐散霜留鬓,阳信初传风作媒。

柳为醒眸能望雨,莺虽悦耳不如雷。

撩衣漫觅春来处,一路殷勤问落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探春
久蛰萧居别有怀,无憀岁月碾成埃。
寒氛渐散霜留鬓,阳信初传风作媒。
柳为醒眸能望雨,莺虽悦耳不如雷。
撩衣漫觅春来处,一路殷勤问落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萧条的居所中久待,心中别有一番思绪,无怨无悔地度过岁月,最后只剩下满地尘埃。寒气渐渐消散,霜痕依旧留在鬓角,阳光的讯息初次传来,春风成了媒介。柳树在微寒的雨中恢复了生机,黄莺的欢唱虽然悦耳,却不如雷声来得震撼。撩起衣衫,漫步寻找春天的踪迹,沿途殷勤地询问落梅的去处。


注释:

字词注释

  • 久蛰:长时间隐藏或静居。
  • 萧居:指环境清冷、萧条的居所。
  • 无憀:没有怨恨、遗憾。
  • 阳信:阳光的信号,指春天的到来。
  • 撩衣:轻轻撩起衣服,表示轻松的行走。

典故解析

  • 落梅:指梅花凋落的情景,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轮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忠平,现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与生活,情感细腻,擅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探春》诞生于当代,背景可能是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思索,结合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的变迁。


诗歌鉴赏:

陈忠平的《探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以及诗人内心的渴望。诗的开头通过“久蛰萧居”引入,表现了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时间沉寂的状态,似乎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无憀岁月碾成埃”一句,既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也反映了内心对于过去的释然。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春天的来临,表现出诗人对生命复苏的期待与欣喜。

“寒氛渐散霜留鬓”描绘了春天的气息逐渐取代寒冷,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而“阳信初传风作媒”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阳光与春风的结合预示着新的生命开始。特别是“柳为醒眸能望雨”,柳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诗人通过柳树的复苏来传达自身的情感复苏。

最后,诗人用“撩衣漫觅春来处”生动展现了寻春的情景,体现了他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久蛰萧居别有怀:长时间的静居在寂寥的环境中,内心却充满了思绪。
  2. 无憀岁月碾成埃:对岁月的无怨无悔,最终只留下了尘埃。
  3. 寒氛渐散霜留鬓:寒气逐渐消散,霜痕依旧留在头发上。
  4. 阳信初传风作媒:阳光的讯息首次传递,春风成了引导的媒介。
  5. 柳为醒眸能望雨:柳树苏醒,能够看见下雨的情景。
  6. 莺虽悦耳不如雷:黄莺的歌声悦耳,但不及雷声来的震撼。
  7. 撩衣漫觅春来处:撩起衣衫,随意地寻找春天的踪迹。
  8. 一路殷勤问落梅:一路上殷切地询问落梅的去处,象征着对春天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阳光比作信使,传递春天的消息。
  • 拟人:柳树被赋予了“醒眸”的能力,增强了生动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生命复苏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和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代表春天的声音与生命的活力。
  • :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具有坚韧与美丽的双重特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憀岁月碾成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怨恨
    B. 对时间的无奈与释然
    C. 对岁月的珍惜

  2. 在“寒氛渐散霜留鬓”中,霜代表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寒冷的残留
    C. 内心的孤独

  3. “撩衣漫觅春来处”说明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对春天的无所谓
    B. 对春天的渴望与积极寻找
    C.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春天描写,充满生机与希望。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之作,描绘春天的美丽与浪漫。

诗词对比

  • 《春晓》 vs 《探春》:两首诗都描写春天,但《春晓》更偏向于晨景的静谧与生机,而《探春》则更注重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春天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现代诗歌选》
  • 《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探春》的诗意及其背后的情感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