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刺雕猴》
时间: 2025-01-17 09:59:1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棘刺雕猴
作者: 韩非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白话文翻译:
燕王喜欢细致的工艺,卫国的人请求用棘刺的尖端制作母猴的雕像。燕王欣然同意,并用五辆车的食物来供养它。燕王说:“我想把客人视作棘刺的母猴。”客人说:“如果国君想要观看,必须半年不入宫,不饮酒吃肉,等到雨后天晴,日出时,才能在阴暗的地方看到棘刺母猴。”燕王于是养了卫国的人,但却无法观赏到那只母猴。郑国的一个冶炼者对燕王说:“我是削制工艺者,微小的物体必须进行削制,而所削的东西必然大于削刀。现在棘刺的尖端无法削尖,难以处理棘刺的尖端。”王试着观察客人的削制,能否成功显而易见。王说:“很好。”对卫国的人说:“客人就是棘刺的母猴,如何处理?”卫人说:“用削刀。”王说:“我想要看到它。”客人则说:“请允许我暂时离开去取。”然后便逃走了。
注释:
- 微巧:精细的工艺。
- 棘刺:指一种带刺的植物,象征难以处理的事物。
- 母猴:比喻一种难以捉摸的目标或理想。
- 雨霁日出:形容天晴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家,以其深邃的政治哲学和对法治的强调而著称。他的作品《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重要经典。
创作背景: 该诗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俗,展现了权力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以及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棘刺雕猴》表面上讲述了燕王与卫人的故事,但深层次的寓意在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拷问。燕王的追求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而卫人的聪明才智则体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无力。棘刺的形象不仅是难以触摸的理想,更是人们在追求过程中所遭遇的阻碍与困惑。燕王的执着与卫人的逃避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误解与挫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人性与理想之间复杂的关系,使读者在阅读中引发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燕王的喜好与卫人的请求体现了追求完美的愿望。
- 通过时间的设定,展现出理想的难以实现。
- 冶炼者的比喻,揭示出处理复杂事物的困难。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棘刺比作母猴,寓意难以捉摸的理想。
- 夸张:通过夸大条件来衬托理想的遥不可及。
-
主题思想: 追求理想的旅程往往充满挑战,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使人痛苦而无奈。
意象分析:
- 棘刺:象征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
- 母猴:代表理想与追求。
- 削刀:象征解决问题的工具与方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燕王所追求的“母猴”象征着什么?
- A. 理想
- B. 权力
- C. 财富
- D. 朋友
-
卫人对燕王的建议中提到的“半年不入宫”反映了什么?
- A. 现实的无奈
- B. 对权力的渴望
- C. 追求完美的代价
- D.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韩非的《棘刺雕猴》与屈原的《离骚》,都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强调复杂的社会环境对理想的制约,而后者则更多表现个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参考资料:
- 《韩非子》全本
- 《战国策》相关章节
- 相关论文和研究书籍:法家思想与文学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