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中吕宫)
夜深不至春蟾见。
令人更更情飞乱,
翠幕动风亭。
时疑响屟声。
花香闻水榭。
几误飘衣麝。
不忍下朱扉。
绕廊重待伊。
白话文翻译:
深夜时分,春天的明月尚未升起,
更使人心中情绪飞扬错乱。
翠色的帷幕在风中轻轻摇动,
时而听到木屐轻响。
花香飘散在水边的亭榭,
几次误以为是衣裙的麝香,
不忍心打开朱红的门扉,
只在廊道里反复等候她的到来。
注释:
- 春蟾:指春天的月亮,象征温柔和明亮的夜晚。
- 更更:形容情感起伏不定,心思纷乱。
- 翠幕:绿色的帷幕,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响屟声:指木屐在地面上行走所发出的声响。
- 水榭:水边的小亭,常用于雅集或赏景。
- 飘衣麝:形容衣服的香气,可能是指女性的衣物散发香气。
- 朱扉:红色的门,象征着温馨和内心的期待。
- 绕廊重待伊:在走廊上反复等待她的到来,表现出对爱人的思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用之,号君山,宋代词人,生于晚唐,卒于宋理宗时代。他以词风婉约、清丽著称,善于描绘女性的柔美与清情,常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来打动人心。
创作背景:
《菩萨蛮》写于张先遭遇个人情感困扰之际,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思念与期待,背景中可能存在着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映,尤其是士人对个人情感的追求和对理想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菩萨蛮》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春夜的幽静与思念。首句“夜深不至春蟾见”将读者引入夜的深邃,春蟾的缺席暗示着孤独和期待。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翠幕动风亭”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春夜的生机与轻盈,同时也映衬出主人公内心的波动。此时,诗人似乎在等待一个重要的身影,情感的起伏随着“时疑响屟声”而渐渐升温,既有对夜色的敏感,也有对心中人的渴望。
在“花香闻水榭”一句中,香气的描写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绘,更是对情感的寄托。花香与水榭的结合,象征着美好爱情的氛围。而“几误飘衣麝”则体现了思念的深切,连衣物的香气也能引发对爱人的遐想。最后一句“绕廊重待伊”则将整首词推向高潮,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情厚意和不忍离去的心情。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思念之情,展现了春夜的宁静与美好,抒发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深不至春蟾见:夜已深,春天的明月还未升起,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令人更更情飞乱:情绪更是如风般飞舞,显得纷乱无序。
- 翠幕动风亭:绿色的帷幕在微风中晃动,带来春天的生气。
- 时疑响屟声:偶尔听到鞋子走动的声音,暗示着期待与不安。
- 花香闻水榭:花香在水边的亭子中弥漫,营造出浪漫的气氛。
- 几误飘衣麝:误以为是衣裙的香气,表达对爱人的想念。
- 不忍下朱扉:不忍心打开红色的门,象征着内心的期待。
- 绕廊重待伊:在廊道上反复等待她的到来,表现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春蟾”作为月亮的象征,表明夜晚的氛围。
- 拟人:将“翠幕”形容为在“动”,使景物更有生命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爱情的渴望与期待,表现了深夜思念的孤独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渗透着浓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蟾:象征温柔与明亮的希望。
- 翠幕:代表春天的生机和柔美。
- 水榭:象征优雅与浪漫的空间。
- 朱扉:传递出温馨与期待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先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夜深不至春蟾见”中的“春蟾”指什么?
- A. 春天的花
- B. 春天的月亮
- C. 春天的风
- D. 春天的鸟
-
诗中提到的“绕廊重待伊”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望
- B. 思念
- C. 快乐
- D. 悲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但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述。
- 苏轼《水调歌头》:在表达思念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