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寺鱼池》

时间: 2025-01-04 12:52:44

汲水添池活白莲,十千鬐鬣尽生天。

凡庸不识慈悲意,自葬江鱼入九泉。

剃发多缘是代耕,好闻人死恶人生。

祇园说法无高下,尔辈何劳尚世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汲水添池活白莲,
十千鬐鬣尽生天。
凡庸不识慈悲意,
自葬江鱼入九泉。
剃发多缘是代耕,
好闻人死恶人生。
祇园说法无高下,
尔辈何劳尚世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灵性的环境。诗人提到在鱼池中汲水以滋养白莲,象征着清新和生命的延续。接着,诗中提到“十千鬐鬣尽生天”,暗示着大量的美好事物汇聚,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的景象。然而,作者对那些只追求世俗利益而不懂慈悲的人表示失望,认为他们最终只能自取灭亡。剃发的行为与耕作联系在一起,反映出一种对轮回与生死的思考。最后,诗人提到佛教的教义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传播,指责那些仍然沉迷于世俗情感的人。

注释:

  • 汲水:取水,指的是为池塘补充水源。
  • 添池:指添加水分以保持池塘的生机。
  • 白莲:象征纯洁与高尚。
  • 鬐鬣:指美丽的动物,暗指自然的美。
  • 自葬江鱼:暗示愚昧的人因不懂慈悲而最终自我毁灭。
  • 祇园:指佛教的祇园精舍,传说中佛陀讲法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绅,字贞,号范阳,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9年,卒于公元785年。他以乐府诗和五言绝句著称,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表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想冲突的时期,佛教与道教、儒教并存。李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情感的批判和对慈悲思想的推崇,反映了他对人性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李绅的《龟山寺鱼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性反思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开篇的“汲水添池活白莲”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意象,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美好。接下来的“十千鬐鬣尽生天”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丰盈与和谐美。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表面美好的景象,而是深刻地指出凡庸者的愚昧与自私。“凡庸不识慈悲意”一句,揭示了那些只追求物质利益的人,他们往往忽视内心的善良与关怀,最终走向自我毁灭。这里的“自葬江鱼入九泉”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悲剧的结局,警示人们要珍惜生命的真谛与慈悲的意义。

诗的后半部分则借助佛教的思想,提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剃发多缘是代耕”,意味着出家人通过剃发洗净世俗烦恼,追求真理与内心的宁静。而“祇园说法无高下”则强调了佛教教义的平等性,提醒人们放下世俗情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李绅对生命、慈悲与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文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汲水添池活白莲:通过取水来滋养池中的白莲,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2. 十千鬐鬣尽生天:大量美好的景象汇聚,表现自然与生命的和谐。
  3. 凡庸不识慈悲意:批判那些愚钝的人,他们无法理解慈悲的重要性。
  4. 自葬江鱼入九泉:自己选择毁灭,象征最终的悲哀与绝望。
  5. 剃发多缘是代耕:剃发象征出家,代替世俗的耕作,追求内心的平静。
  6. 好闻人死恶人生:批评那些沉迷于世俗的人,强调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7. 祇园说法无高下:佛教教义的传播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
  8. 尔辈何劳尚世情:质问那些仍然沉迷于世俗情感的人,呼吁要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汲水添池和白莲的意象,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 夸张:如“十千鬐鬣”,强调自然的丰盈与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的批判与对内心慈悲的倡导,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意义与人性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意象与佛教哲理的结合,表达了对慈悲与生命的珍视,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物质,而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莲:象征纯洁与高尚,代表着内心的清净。
  • :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尤其是江鱼的意象,反映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 剃发:象征出家与对世俗的超脱,传达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 祇园:作为佛教的象征,代表着教义的传播与人性的启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汲水添池活白莲”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A. 生命的希望
    B. 自然的毁灭
    C. 人类的贪婪

  2. “凡庸不识慈悲意”中的“慈悲”主要指什么?
    A. 个人利益
    B. 对他人关怀与怜悯
    C. 追求名利

  3. 诗中提到的“祇园”代表什么?
    A. 自然美
    B. 佛教教义的传递
    C. 个人的修行

答案:

  1. A. 生命的希望
  2. B. 对他人关怀与怜悯
  3. B. 佛教教义的传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绅的《龟山寺鱼池》与王维的《鹿柴》都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但李绅更侧重于对人性的批判与思考,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反映出唐代诗人对生命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研究论文与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