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鼍山春晓 阳江》

时间: 2025-01-04 08:51:08

鼍海群峰接太空,共披春色坐曈昽。

烟开柳树新眉淡,溪染桃花绉縠红。

播谷数声知早计,维桑何处不轻风。

山农立起茅檐下,搔首如怀刺史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鼍山春晓
作者: 何湛然 〔明代〕

鼍海群峰接太空,共披春色坐曈昽。
烟开柳树新眉淡,溪染桃花绉縠红。
播谷数声知早计,维桑何处不轻风。
山农立起茅檐下,搔首如怀刺史功。

白话文翻译:

在鼍山的海面上,群峰直插太空,一片春色映照着大地。
烟雾散去,柳树的嫩芽如同新生的眉毛,溪水映染着桃花的绯红。
播种的声音传来,预示着丰年的到来,桑树下哪儿没有轻柔的春风呢?
山里的农人坐在茅檐下,仰头思索着过去的历史功绩。

注释:

  • 鼍海:指鼍山附近的水域,鼍是指一种水生动物。
  • 曈昽:指春天的朦胧光景。
  • 新眉淡:形容柳树的新芽像淡淡的眉毛。
  • 绉縠红:指桃花的颜色,像细腻的绉纱一样鲜艳。
  • 播谷:指播种稻谷的声音。
  • 维桑:指桑树,象征着丰收。
  • 搔首:形容思索的姿态。

典故解析:

  • 刺史功:历史上刺史是地方官员,常有丰功伟绩的传说,农人怀念刺史的功劳,反映了对历史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湛然,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描绘了山乡春晓的景象,表现了农人对丰收的期待与对历史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的美好。

诗歌鉴赏:

《鼍山春晓》是一首典雅的山水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田园的安逸。开篇以“鼍海群峰接太空”引入,画面宏大,给人以壮观的感觉,接着“共披春色坐曈昽”则将时间定格在清晨,春光明媚,令人神往。

接下来的“烟开柳树新眉淡,溪染桃花绉縠红”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柳树的新芽与桃花的绚丽表现了春天的特点,诗人在此处运用了清新脱俗的意象,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然之中。

“播谷数声知早计,维桑何处不轻风”则表达了农人对丰收的期盼,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诗人通过对声音的描写,增强了诗的动感。

最后两句“山农立起茅檐下,搔首如怀刺史功”则让人回味,农人仰首思索,既是对自身劳作的肯定,也是对历史的追忆,展现了人与自然、历史的深刻联系,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描绘了鼍山周围的壮丽景象,群峰与天相接,象征着无限的春天。
    • 次句:描绘了春天的细腻,烟雾散去后,柳树和桃花的美丽映入眼帘,展现了春的生机。
    • 第三句:通过播种的声音体现出农村生活的节奏与期待,桑树的存在则暗示着丰收的希望。
    • 尾句:农人对自己历史的思索,表现出对过去的缅怀。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新眉淡”比喻柳树的嫩芽,生动形象。
    • 拟人:如“搔首”表现了农人的思考,赋予了其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乡村景象,反映了自然的美、农村生活的丰收以及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 春色: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柳树:常代表柔情与生机,春天的象征。
  • 桃花:象征着爱情与美好,也代表着丰收的季节。
  • 茅檐:代表着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鼍海”指的是: A. 一片水域
    B. 一座山
    C. 一种动物

  2. “新眉淡”指的是: A. 桃花的颜色
    B. 柳树的新芽
    C. 河流的清澈

  3. 诗人在最后一联中提到的“刺史功”是指: A. 农人的历史功绩
    B. 历史上的地方官员的功劳
    C. 诗人的创作成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与《鼍山春晓》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但前者更注重气势与远景,后者则细腻而温柔,体现了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何湛然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