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名: 菩萨蛮(游水月寺)
作者: 汤思退 〔宋代〕
画船横绝湖波练。
更上雕鞍穷翠巘。
霜橘半垂黄。
征衣尽日香。
钟声云外听。
金界青松映。
何处是华山。
峰峦杳霭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水月寺游玩的景象。画船在湖面上横渡,波光荡漾。更进一步,骑上雕刻精美的马鞍,向着翠绿的山巅攀登。霜熟的橘子半垂着黄色的果实,身上的征衣散发着一整天的香气。远处传来的钟声仿佛来自云外,金色的光辉映照着青松。究竟华山在哪里呢?在层层叠叠的峰峦之间,似乎看不到它的身影。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船: 指装饰华丽的船只。
- 横绝: 横在湖面上,横亘不动。
- 雕鞍: 精美雕刻的马鞍。
- 穷翠巘: 到达了青翠的山巅。
- 霜橘: 带霜的橘子,指熟透的橘子。
- 征衣: 旅途中穿的衣服。
- 金界: 金色的光辉。
- 华山: 指著名的华山,象征高峰和理想。
- 峰峦杳霭: 山峰在云雾中显得模糊远离。
典故解析:
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象征着险峻和高远的理想。在诗中提到华山,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思退,字宗孟,号寒石,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诗,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人雅士多游山玩水,借此表达心志与情感。游水月寺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菩萨蛮(游水月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水月寺周围的自然景色,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画船横绝湖波练”,用“画船”这一形象,勾勒出一种优雅、静谧的氛围,仿佛船只在湖面游弋,令人陶醉。紧接着“更上雕鞍穷翠巘”,表达了作者攀登的心路历程,马鞍的雕刻美丽,象征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霜橘半垂黄”一句,通过描写橘子的成熟,传达出一种丰收的喜悦,寓意着人生的甘甜与充实。而“征衣尽日香”则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传达出旅途的惬意与舒适。
后半部分的“钟声云外听”仿佛将时间拉长,作者在此处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钟声似乎在遥远的云外,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金界青松映”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青松在金色阳光下显得格外生动,象征着坚韧与长青。
最后一句“何处是华山”,则引发了对理想的思考,层层峰峦间的模糊,似乎暗示着追寻理想的艰难与不易。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景致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船横绝湖波练: 描绘船横在湖面,如同画作般美丽。
- 更上雕鞍穷翠巘: 继续向上骑马,达到青翠的山巅。
- 霜橘半垂黄: 描写橘子成熟,象征丰收的喜悦。
- 征衣尽日香: 说明旅途中衣服的香气,增添生活的美好。
- 钟声云外听: 远处钟声如在云外,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 金界青松映: 金色的阳光映照在青松上,象征生命的坚韧。
- 何处是华山: 质疑华山的所在,象征追求理想的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 “画船”比喻美好的景象。
- 拟人: “钟声云外听”,让钟声具有人性化。
- 对仗: 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诗人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理想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船: 代表优雅与静谧。
- 霜橘: 象征丰收与成熟的喜悦。
- 青松: 象征坚韧与永恒。
- 华山: 象征理想与追求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华山”象征什么?
- A. 险峻的地形
- B. 理想与追求
- C. 自然景色
-
“霜橘半垂黄”中的“霜”指的是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橘子成熟的时节
- C. 霜降的天气
-
诗中“金界青松映”是用来表现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生活的美好
- C. 追求的艰难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汤思退的《菩萨蛮(游水月寺)》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汤思退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气势与壮阔的自然景观。两者在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上,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研究》
以上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该诗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