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结社次韵答赠梁东林丈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11:20: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郭寻幽避俗尘,相期博雅会兹辰。
林深草色迷三径,野旷花飞匝四邻。
贝叶经翻禅钵碎,石台荷喷客觞频。
叨陪妙躅恣延赏,共挹天香订夙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诗人与友人相约在幽静的山林中避开世俗的尘嚣,享受自然的美好时光。作者与友人在这片林深草茂的地方相会,周围的景色让人迷醉,野外的花朵纷飞,四周一片宁静。诗中提到翻动贝叶的声音和禅宗的意境,石台上酒杯频频相碰,酒香弥漫。最后,作者表达了与友人共同赏景的愉悦,誓言在这美好的时光中加深相互的友谊。
注释:
- 出郭:离开城郭,指到城外去。
- 寻幽:寻求幽静之处。
- 博雅:古代指有博大知识和优雅风度的人,常用以指诗人。
- 林深:树林深密。
- 草色:草的颜色,指青草的青翠。
- 迷三径:三条小路被迷雾和青草遮掩,难以分辨。
- 贝叶经:佛教经典的一种,贝叶是用来书写经文的材料。
- 禅钵:僧侣用来乞食的器皿,这里象征禅宗的清净。
- 妙躅:优雅的步伐,形容诗人和友人的游赏。
- 天香:自然的香气,这里引申为友谊的香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詹甘雨,明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春日的午后,作者与友人相约在山林间游玩,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在明代,诗人们常常通过游山玩水的方式抒发情感,与友人相聚,形成了一种文化传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厚的友谊情感,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便以“出郭寻幽避俗尘”切入,体现了作者对都市浮华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接着,通过“林深草色迷三径”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被自然包围的宁静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诗中,作者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个既静谧又充满生机的环境,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美好。同时,诗中提到的“贝叶经翻禅钵碎”,则隐喻了禅宗的宁静与清净,增添了一层哲理的深度。
最后一句“共挹天香订夙盟”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暗示着他们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立下了友谊的誓言。这种在自然中交织的情感和理想,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郭寻幽避俗尘:离开城郭,寻求幽静之地,避开世俗的喧嚣。
- 相期博雅会兹辰:与友人相约在此美好时光相聚。
- 林深草色迷三径:树林深密,草色迷离,三条小路都被迷雾和草色遮掩。
- 野旷花飞匝四邻:广阔的野外,花朵随风飘飞,四周邻近的地方也散发着花香。
- 贝叶经翻禅钵碎:翻动贝叶经,声音如同碎裂的禅钵,暗示宁静。
- 石台荷喷客觞频:在石台上,酒杯频频碰撞,形象地描绘出饮酒的场景。
- 叨陪妙躅恣延赏:伴随优雅的步伐,尽情欣赏这美好的景致。
- 共挹天香订夙盟:共同享受这天香四溢的美景,订立友谊的誓言。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林深”“草色”“天香”等意象,传达出自然的美好和情感的深刻。
- 比喻:用“贝叶经”和“禅钵”比喻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情感基调,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郭:指城市的边界,象征着世俗的喧嚣。
- 幽:静谧、隐秘的地方,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林深草色:自然的繁盛,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天香:自然的香气,象征着友谊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贝叶经”主要与什么相关? A. 诗歌
B. 禅宗
C. 战争
D. 风俗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A. 通过经济利益
B. 通过在自然中游赏
C. 通过书信往来
D. 通过礼物交换 -
“出郭寻幽避俗尘”中的“郭”指的是? A. 山
B. 城市
C. 河流
D. 草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描绘了战乱中的春天,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詹甘雨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则是对自然和友谊的赞美。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孤独的内心体验,而詹甘雨则强调友人与自然的共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