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悼亡 其二》

时间: 2024-12-29 20:13:07

黄叶拥阶深,秋声杂暮砧。

天空孤鹤唳,露冷百虫吟。

锦暗宵衾色,琼沉晓佩音。

可怜摇落节,感此倍萧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叶拥阶深,秋声杂暮砧。
天空孤鹤唳,露冷百虫吟。
锦暗宵衾色,琼沉晓佩音。
可怜摇落节,感此倍萧森。


白话文翻译:

黄叶积满了台阶,秋天的声音夹杂着傍晚的敲打声。
天空中孤独的鹤在鸣叫,露水冷冷地让百虫在吟唱。
夜里被褥的颜色显得暗淡,晨光中佩饰的声音沉重。
可怜那飘落的节令,感受到这一切更加萧条凄冷。


注释:

  • 黄叶:指秋天落下的黄叶,象征凋零与时光的流逝。
  • 拥阶:指覆盖在台阶上,表现出秋季的深重。
  • 秋声:指秋天的声音,可能是风声、虫鸣等。
  • 孤鹤唳:孤独的白鹤在鸣叫,象征孤独与离别。
  • 露冷:指晨露寒冷,让虫子吟唱的声音显得更加凄凉。
  • 锦暗:被褥的颜色暗淡,象征着失去光彩。
  • 琼沉:指美玉般的佩饰在晨光中显得沉重,暗示哀伤。
  • 摇落节:指秋天的节令,象征生命的流逝和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慎(1488-1559),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工诗词,尤以其婉约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常带有浓厚的忧伤情绪。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天,表达了作者对亡故亲友的追悼与哀怨,结合了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新秋悼亡 其二》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凄凉与对逝去生命的怀念。诗开篇以“黄叶拥阶深”引入,立刻渲染出一种荒凉的秋意,黄叶在阶前积聚,似乎连台阶都被秋的沉重压弯。接着,诗人通过“秋声杂暮砧”描绘了秋天的声音,这种声音不仅是自然的回响,更是内心悲伤的共鸣。

“天空孤鹤唳”一句,孤鹤的鸣叫传达了孤独与思念,仿佛在呼唤已逝的亲友。诗人通过“露冷百虫吟”展现了清晨的寒冷与虫鸣,虫鸣在此时显得格外凄凉,增添了悲伤的氛围。

后半部分则以“锦暗宵衾色,琼沉晓佩音”描绘了夜晚被褥的暗淡与晨光中佩饰的沉重,这不仅是对物质的描述,更反映出内心的失落与哀伤。最后一句“可怜摇落节,感此倍萧森”则是对秋天的感慨,摇落的节令不仅意味着季节的变迁,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倍增了诗中的萧瑟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愁与对生命的思索,体现了杨慎在诗词创作中对人情世故的敏感与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黄叶拥阶深”:黄叶覆盖在台阶上,象征着秋天的深重与生命的消逝。
    • “秋声杂暮砧”:秋天的声音与傍晚的敲打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 “天空孤鹤唳”:孤独的鹤在天空中鸣叫,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露冷百虫吟”:清晨的露水寒冷,百虫吟唱,表现出一种凄凉的感觉。
    • “锦暗宵衾色”:被褥颜色暗淡,反映出内心的失落。
    • “琼沉晓佩音”:晨光中佩饰的声音显得沉重,象征着哀伤。
    • “可怜摇落节”:可怜的秋天节令,感受到对生活的无奈与悲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叶拥阶”比喻生命的凋零。
    • 拟人:如“孤鹤唳”、“百虫吟”,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锦暗宵衾色,琼沉晓佩音”,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逝去生命的悼念,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情感基调低沉而哀伤。


意象分析:

  • 黄叶: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时间的流逝。
  • 孤鹤:代表孤独与思念,常用于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 秋声: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
  • 露水:象征清晨的冷峻,映射内心的凉意。
  • 锦暗:暗示失去光彩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叶拥阶深”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A. 生机勃勃
    B. 凋零与沉重
    C. 繁花似锦
    D. 秋天的温暖

  2. 诗中提到的“孤鹤唳”所象征的情感是什么? A. 欢乐
    B. 孤独与思念
    C. 宁静
    D. 迷茫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哪一方面? A. 自然的美
    B. 生命的无常与悼念
    C. 爱情的甜蜜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其情感更为直接,背景更为复杂。
  • 杨慎的《新秋悼亡 其二》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悲伤,与杜甫的直白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读》
  • 《杨慎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