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嗟池上别魂惊,忽报梦中携手行。此夜独归还乞梦,老人无睡到天明。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感叹在池边分别时的魂魄惊动,忽然听说在梦中与你携手同行。今晚我独自回家,反而希望能在梦中再见你,然而却辗转难眠直到天明。
注释:
- 已嗟:已然感叹,表示对别离的惋惜。
- 池上:指在池边,象征着分别的地方。
- 魂惊:魂魄惊动,形容因思念而心神不宁。
- 报梦:梦中相见的消息,表示对梦境的期待。
- 乞梦:恳求梦中再见,表达深切的思念。
- 老人:指自己,表明年长,难以入眠。
典故解析:
“池上别”可以联想到古人对离别的感伤,尤其是友人或爱人之间的分别。梦中重逢的意象体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别离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古体诗和骈文。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自由的向往。刘禹锡在政治上也经历了多次起伏,因而在诗作中常有对友情、人生、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与友人牛相公分别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分别后独自归家,夜晚无法入眠,思念涌上心头,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思念之情,四句中呈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首句“已嗟池上别魂惊”表达了对分别的感伤,情感真挚且充满力度。接下来的“忽报梦中携手行”则将思念的情感抒发得更加细腻,梦境中与友人相逢的愿望,使得诗意更具柔情。第三句“此夜独归还乞梦”中,诗人表现出孤独和渴望,再次强调了他对梦中重聚的期盼。而最后一句“老人无睡到天明”,则以“老人”自称,带有些许自嘲的意味,表现出反复失眠的状态,突显了思念的强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晰,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已嗟池上别魂惊:表达对分离的遗憾和悲伤。
- 忽报梦中携手行:渴望在梦中与友人相见。
- 此夜独归还乞梦:独自回家,期盼再次相见。
- 老人无睡到天明:因思念而失眠,感情真挚。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思念拟人化,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如“池上别”与“梦中行”,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深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 池上:象征分别的地点,承载着回忆与惋惜。
- 梦中:梦境作为思念的寄托,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老人:自谦的称谓,展示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池上别”意指什么?
A. 游玩池塘
B. 离别的地方
C. 住在池边 -
诗人希望在梦中与友人相见,这种情感表达了什么?
A. 依赖
B. 思念
C. 愤怒 -
“老人”在此诗中指的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自己
C. 诗人的父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长恨歌》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 刘禹锡《酬仆射牛相公晋国池上别后至甘棠馆忽梦同游》与王维《送别》均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刘禹锡侧重于梦中重逢的期盼,而王维则更为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离别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刘禹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