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杨八拾遗》
时间: 2025-01-06 05:33:5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寄杨八拾遗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闻君前日独庭争,汉帝偏知白马生。
忽领簿书游太学,宁劳侍从厌承明。
洛阳本自宜才子,海内而今有直声。
为谢同僚老博士,范云来岁即公卿。
白话文翻译:
听说你前几天在庭院中争论,汉朝的皇帝偏偏知道白马的出身。
忽然接到书信,前去太学游玩,宁愿劳累也不想伺候厌烦的承明。
洛阳本来就适合才子,现如今在全国都有了直言之声。
特别感谢同事们的老博士,范云明年就会成为公卿。
注释:
- 庭争:在庭院中争论。
- 汉帝:汉朝的皇帝,暗指对人才的重视。
- 白马生:白马的出身,可能引申为优秀人才的出现。
- 簿书:书信,文书。
- 游太学:参加太学的学习,太学是古代最高学府。
- 承明:古代的官职,指的是对上级的侍从。
- 洛阳:古都,历史上出过很多才子。
- 直声:直言不讳的声音。
- 老博士:年长的学者。
- 范云:可能是指某位有名望的学者或官员。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四川人,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以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律诗与古文。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表达了对朋友杨八的祝贺和对才子的钦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才匮乏,诗人对能在洛阳崭露头角的人士寄予厚望。
诗歌鉴赏:
《寄杨八拾遗》是刘禹锡表达对朋友的祝贺与期望之作。全诗以“闻君前日独庭争”开头,直接引出杨八的争论,后面提到汉帝知晓白马的出身,暗示出色的人才总能被识别和重用。诗中通过“忽领簿书游太学”,表现出对学业的重视,尽管要忍受伺候上级的劳累,但仍愿意追求知识的渴望。
后两句“洛阳本自宜才子,海内而今有直声”则是对人才的赞美,表明在当时的社会中,洛阳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刘禹锡对此感到欣慰,认为才子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最后一句“为谢同僚老博士,范云来岁即公卿”更是将对朋友的祝贺推向高潮,预示着杨八的前途光明。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心中对人才的渴望与尊重,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闻君前日独庭争:听说你在庭院中独自争论,暗示了杨八的才智。
- 汉帝偏知白马生:提到汉朝的皇帝,暗指优秀的人才被重视。
- 忽领簿书游太学:突然接到书信,前往太学,象征着追求学问的决心。
- 宁劳侍从厌承明:宁愿辛苦学习,也不愿意去伺候那些令人厌烦的官职,强调了对学问的热爱。
- 洛阳本自宜才子:洛阳自古以来就适合人才生长。
- 海内而今有直声:在全国范围内,才子们的直言不讳得到了重视。
- 为谢同僚老博士:感谢同事,特别指的年长的学者。
- 范云来岁即公卿:预示着范云明年将成为公卿,展现出未来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白马”象征优秀人才,通过隐喻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 夸张:通过“汉帝”来强调对才子的重视程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贺与对人才的尊重,展现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 白马:象征优秀与出众的人才。
- 太学:代表知识的殿堂,象征着追求知识的理想。
- 洛阳:古代文化的象征,人才辈出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汉帝”,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友人的祝贺与对人才的尊重
B. 对官场的失望
C. 对自然的描绘
D. 对历史的回忆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刘禹锡与白居易:两者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多表现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才的渴望,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关注民生与社会问题,风格上更为直白易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