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04 12:02: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雁户延秋,虫窗守恨。
翠蛾曾把春衫印。
月明衾冷两边同,
更缘何事劳方寸。
踪迹飘萍,韶华落蕣。
天涯未必归期准。
锦机无力烛心灰,
从今只有相思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雁声传来,秋意渐浓,独守着窗前,心中充满了遗憾。曾经的春日,青蛾细语,留下了春衫的印记。夜晚明月照耀,寒冷的被褥两侧皆同,究竟为何要心劳神伤呢?行踪如浮萍,青春如落花,天涯的归期未必能够确定。锦机(织布的工具)无力点燃心中的灰烬,从今往后只有相思的孤独。
注释:
- 雁户: 指大雁栖息的窗子,暗示秋天的来临。
- 虫窗: 窗前有虫鸣,表示寂寞和孤独。
- 翠蛾: 指一种春天的昆虫,象征春天的美好回忆。
- 衾冷: 被褥凉冷,暗示孤独和寒冷的心情。
- 方寸: 比喻心中思念和忧愁的情感。
- 飘萍: 浮萍,象征漂泊无依的状态。
- 韶华: 指美好的青春时光。
- 锦机: 织布的工具,寓意心中已无力追逐美好的事物。
- 相思分: 只剩下相思,表示对爱情的无奈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士莹(1875-1924),字子云,号海棠,近现代女词人,生于清末,后经历辛亥革命,文化背景丰富。她的作品多描写女性的情感与生活,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秋季,正值作者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惘,反映了她在时代变迁中对爱情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带来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雁户延秋”,引入了季节的变换,给人以萧瑟之感。虫鸣声似乎在诉说着心中的忧愁,伴随着春天的回忆,让人倍感惆怅。诗中提到“月明衾冷”,在月光下,孤独的被褥显得格外清冷,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
“踪迹飘萍,韶华落蕣”,通过飘浮的萍和逝去的青春,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叹。最后几句“锦机无力烛心灰,从今只有相思分”,则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露出深切的思念与无力感。整首词通过对季节、情感的描绘,构建起了一幅内心孤独的画面,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雁户延秋: 雁声传来,秋意渐浓,暗示时光流逝。
- 虫窗守恨: 窗外虫鸣,守着心中的恨与思念。
- 翠蛾曾把春衫印: 通过春蛾的印记,引出对春天的美好回忆。
- 月明衾冷两边同: 月光照耀,寒冷的被褥映衬内心的孤独。
- 更缘何事劳方寸: 反思为何要如此劳神伤心。
- 踪迹飘萍: 比喻自己的漂泊状态,无依无靠。
- 韶华落蕣: 青春如花已逝,感叹时间的无情。
- 天涯未必归期准: 未来的归期不可知,表达对未来的迷茫。
- 锦机无力烛心灰: 织布的工具无法点燃心中的希望,抒发无力感。
- 从今只有相思分: 结束时只有思念,表现出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心情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 “月明衾冷两边同”与“更缘何事劳方寸”形成对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 代表秋天、离别。
- 虫: 象征孤独、寂寞。
- 月: 表示思念、孤独的情感。
- 衾: 暗示温暖与孤独的对比。
- 萍: 象征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
- 相思: 代表爱情的思念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雁户”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锦机无力烛心灰”中的“锦机”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织布的工具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食物
答案:
- C. 秋天
- B. 织布的工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与孤独,虽然风格不同,但情感基调相似,均表现出女性内心的柔弱与执着。
参考资料:
- 诗词选集
- 胡士莹研究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