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中秋》

时间: 2025-01-19 21:28:01

一■长天,影涵秋水。

月磨明镜冰壶里。

金波潋滟碎光流,嫦娥妆就新梳洗。

秋色中分,秋心万里。

关城望断秋风起。

香飘丹桂入频黎,良宵拼得帘边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中秋
作者: 黄琬璚 〔清代〕

一长天,影涵秋水。
月磨明镜冰壶里。
金波潋滟碎光流,
嫦娥妆就新梳洗。
秋色中分,秋心万里。
关城望断秋风起。
香飘丹桂入频黎,
良宵拼得帘边醉。


白话文翻译:

长空如洗,影子映在秋水之中。
月光如同磨得明亮的镜子,倒映在冰壶里。
金色的波光潋滟,碎碎流淌,
嫦娥也像打扮过的新娘,妆容整齐。
秋色在此刻分明,心中感叹秋意万里。
在关城遥望,秋风已经起。
香气从丹桂中飘散,渗透到黎明前的空气,
这个美好的夜晚,醉在帘边的欢声笑语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天:指广阔的天空。
  • 影涵秋水:影子映入秋水之中。
  • 月磨明镜:月光如同磨好的明镜。
  • 金波潋滟:金色的波光闪动。
  • 嫦娥:月宫中的仙女,寓意美丽。
  • 丹桂:指桂花,象征着中秋的时节。
  • 拼得帘边醉:形容在美好的夜晚,醉于欢愉的气氛。

典故解析

  • 嫦娥:源自《山海经》,是中国神话中的月亮女神,象征美丽与孤独。
  • 丹桂:桂花在中秋时节盛开,常与中秋节的团圆、思念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琬璚,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和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其诗词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踏莎行 中秋》创作于中秋节前后,正值秋季,象征着丰收与团圆,诗中表达了对美好夜晚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踏莎行 中秋》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中秋夜的迷人景象和深厚的情感。开篇以“长天”与“秋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广阔而宁静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秋水之间。接着,月光被比喻为“明镜”,这不仅展现了月光的皎洁,也暗喻了中秋夜的清冷与宁静。

诗中的“金波潋滟碎光流”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水面波光粼粼的美丽,仿佛在诉说着夜晚的神秘和梦幻。而“嫦娥妆就新梳洗”将人们的思绪引向月宫的仙女,传达出一种美丽和孤独的情感。整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香飘丹桂入频黎”来总结全诗,丹桂的香气在秋风中飘散,象征着丰收的喜悦与团圆的期盼,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整首词既有对秋天的赞美,也流露出对亲情的思念,是一首富有情感与艺术性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长天,影涵秋水:描绘了天空的辽阔和水面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清秋的氛围。
  2. 月磨明镜冰壶里:将月光比作磨好的镜子,表现出夜晚的清冷与明亮。
  3. 金波潋滟碎光流:描绘水面波光闪烁的美丽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
  4. 嫦娥妆就新梳洗:引入嫦娥的形象,象征着美丽与孤独。
  5. 秋色中分,秋心万里:表达对秋天的感慨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6. 关城望断秋风起:描绘关城的遥望,暗含离别和思念情感。
  7. 香飘丹桂入频黎:桂花香气弥漫,象征着丰收与团圆。
  8. 良宵拼得帘边醉:表达在美好夜晚的欢乐与畅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磨明镜”比喻月光的清亮。
  • 拟人:如“嫦娥妆就”赋予了嫦娥人的形象与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意境与结构上保持了对仗工整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中秋节的赞美和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与温馨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天:象征广阔与宁静。
  • 秋水:代表清澈与思念。
  • 嫦娥:象征美丽与孤独。
  • 丹桂:代表丰收与团圆。

这些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亲情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踏莎行 中秋》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黄琬璚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什么? a) 丰收
    b) 美丽与孤独
    c) 友谊

  3.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春天
    b) 中秋与月亮
    c) 冬天

答案

  1. b) 黄琬璚
  2. b) 美丽与孤独
  3. b) 中秋与月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月下独酌》 by 李白
  • 《水调歌头》 by 苏轼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写月夜思乡,但更加直接且情感深沉。
  • 《水调歌头》:同样以月亮为主题,但更注重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华诗词大辞典》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