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陆少府》
时间: 2025-01-04 09:15: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陆少府
作者: 高适 〔唐代〕
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
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
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
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
固应不远别,所与路未及。
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来到淇水的岸边,远远望去,看到卫国的人家。
离别的情绪萦绕在山头,行程却背离了原野和低洼之地。
在前村的口岸,只有那随风而转的蓬草映入眼帘。
水边的人们离去得很慢,霜天里大雁飞得很急。
我们之间的别离本应不远,然而我走的路却还未到达。
想要搭船渡过这条河,却只能无奈地伫立在岸边,思念涌上心头。
注释
- 淇水:古水名,位于今河南省淇县,是诗中描写的地点。
- 卫人邑:指古代卫国的城市,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别意:离别的情感。
-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声,营造孤寂的氛围。
- 转蓬:一种植物,象征无依无靠,随风摇摆。
- 水渚:水中的小洲。
- 伫立:停留、等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号白华,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及个人的遭遇,风格雄浑、气势磅礴。
创作背景
《酬陆少府》是高适为回应好友陆广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离别的感慨。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高适仕途不顺之时,情感中带有浓厚的忧伤与惆怅。
诗歌鉴赏
《酬陆少府》是一首充满思乡情和离别愁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便通过清晨的宁静与远方的乡镇,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思绪。随后的“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进一步表达了他因离别而生的愁绪,山阿与原隰的对比,展现出作者在行程中的孤独感。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展现了村口萧条的景象,转蓬草的意象更是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无助与漂泊。在“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中,霜天的寒意与急飞的雁群形成鲜明对比,渗透出一种急迫而无奈的情感,离别的痛苦愈发明显。
最后两句“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无奈的伫立又加深了这种情感的悲凉。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愁苦与思念,诗人用生动的景象与细腻的情感,勾勒出一种“离愁”的深邃与悠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临淇水岸:清晨我来到淇水的岸边,描绘出清新的早晨景象。
- 还望卫人邑:远望故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别意在山阿:离别的情绪萦绕在山头。
- 征途背原隰:行程却背离了熟悉的原野和低洼之地,暗示着孤独与无助。
- 萧萧前村口:村口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唯见转蓬入:只有转蓬草随风而动,象征无依无靠。
- 水渚人去迟:水边的人们离去得很慢,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相伴。
- 霜天雁飞急:霜天的寒意与急飞的大雁形成鲜明对比,渗透出急迫的情感。
- 固应不远别:离别本应不远,暗示着内心的惆怅。
- 所与路未及:然而我走的路却还未到达,体现出离别的无奈。
- 欲济川上舟:想要搭船渡过这条河,反映出作者的渴望与无奈。
- 相思空伫立:思念之情如影随形,我只能无奈地伫立在岸边。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转蓬”比喻孤独无助的心境。
- 拟人:草木随风而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离愁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淇水:象征离愁与乡愁。
- 卫人邑:象征故乡与归属感。
- 转蓬:象征无依无靠的漂泊。
- 霜天雁:象征急迫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朝临淇水岸”描述的是哪个时间的场景? A. 晚上
B. 清晨
C. 中午
D. 傍晚 -
诗中的“转蓬”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幸福
C. 凋零与无助
D. 成功 -
“欲济川上舟”中的“济”字意思是? A. 向上
B. 渡过
C. 停留
D. 归来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的送别诗,同样表达离别情感。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达了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高适《酬陆少府》与王之涣《登鹳雀楼》:前者更多的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深厚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