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小金山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1:19:11

砥柱鲸波迥不群,晓光春色隔溪分。

长公日月黄扉晚,陀院秋风白发纷。

山阁晴峰云欲冷,帆樯迷望水空沄。

遗踪不逐风烟散,随处天涯可借君。

意思解释

游小金山 其三

作者: 陈道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砥柱鲸波迥不群,晓光春色隔溪分。
长公日月黄扉晚,陀院秋风白发纷。
山阁晴峰云欲冷,帆樯迷望水空沄。
遗踪不逐风烟散,随处天涯可借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心境。诗的开头提到坚固的山峰屹立在波涛之中,显得与众不同;清晨的阳光和春天的色彩在溪水两岸分开。接着描绘了日月轮转,黄昏时分,伴随秋风,白发纷飞的景象。山间的阁楼和晴朗的山峰在云雾中显得有些寒冷,船帆在水面上迷失了方向,似乎被空灵的水波吞没。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不追寻过去的遗迹,认为无论身处何地,天涯海角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寄托。

注释:

  • 砥柱: 指高耸的山峰,像柱子一样坚固。
  • 鲸波: 比喻波涛汹涌,形容大海的壮阔。
  • 长公: 指日月,寓意时间的流逝。
  • 陀院: 意指山间的院落,带有一种幽静之感。
  • 帆樯: 指船帆,象征漂泊与迷失。
  • 遗踪: 过去的痕迹或印记,暗示对往昔的记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常用于古诗中表达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此类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往往用以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道,明代诗人,少有名声,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游览小金山时,景色的美丽与个人的感受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游小金山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开头的“砥柱鲸波”形象地描绘了小金山的巍峨与壮丽,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随后,清晨的光线和春色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希望与活力,而“长公日月”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带来了些许的惆怅。尤其是“陀院秋风白发纷”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无情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一种静谧的思考,描绘了山阁和水面的景象,仿佛是对内心世界的探寻与反思。最后一句“随处天涯可借君”则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渴望与追求,即使在天涯海角,也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分享生命的旅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砥柱鲸波迥不群: 形象地描绘出小金山在波涛中独立而立的气势,展现其壮丽。
    • 晓光春色隔溪分: 描绘清晨的阳光与春天的色彩,暗示生机与希望。
    • 长公日月黄扉晚: 暗示时间的流逝,黄昏象征着生命的短暂。
    • 陀院秋风白发纷: 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蕴含了对老年的思索。
    • 山阁晴峰云欲冷: 描绘出一种寂静的氛围,暗示内心的思考。
    • 帆樯迷望水空沄: 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
    • 遗踪不逐风烟散: 传达了对往昔的释然,不再追求失去的东西。
    • 随处天涯可借君: 表达对友谊的渴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共鸣。
  • 修辞手法:

    • 比喻: “砥柱”用来比喻小金山的巍峨。
    • 对仗: 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 拟人: 如“秋风白发纷”,将自然现象与人情感相结合。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时间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渴望,凸显了自然景色对心灵的启迪。

意象分析:

  • 砥柱: 象征坚定与不屈。
  • 鲸波: 代表浩瀚与壮观,暗示人生的波折。
  • 日月: 代表时间的流逝,暗含人生的短暂。
  • 秋风: 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砥柱”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山峰
    • B. 河流
    • C. 城市
  2. 诗中提到的“长公日月”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时间
    • C. 自然
  3. 最后一句“随处天涯可借君”中,“借君”意指?

    • A. 借钱
    • B. 借助朋友
    • C. 借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两者皆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但王维更侧重于宁静与内心的安宁,而陈道的诗则在宁静中渗透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友谊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全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