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小金山 其二》
时间: 2025-01-17 09:10: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小金山 其二
作者: 陈道 〔明代〕
宝地珠林映远空,
银沙细浪影溶溶。
穿门叶散清江朗,
入院风光醉兴浓。
梵塔曲盘当落日,
栏杆百尺送飞鸿。
长生习傍云岩转,
仄径渔樵忽谩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小金山的美丽景色:宝地和珠林在远空中相映成辉,银色的沙滩上细浪荡漾。穿过门前,树叶轻轻飘散,清澈的江水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朗。走进院子,风光迷人,让人陶醉。梵塔在夕阳下曲折盘旋,百尺高的栏杆送走飞翔的鸿雁。长生殿旁的云岩环绕,偏僻的小径上,渔夫和樵夫不期而遇,令人感到意外的惊喜。
注释:
- 宝地:指风景如画的地方。
- 珠林:形容树林如同珍珠般耀眼。
- 银沙:指沙滩,银色的沙子。
- 溶溶: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梵塔:寺庙中供奉佛教圣物的塔。
- 飞鸿:迁徙的鸿雁,常用来象征远行。
- 长生:指长生殿,古代道教的观念。
- 仄径:狭窄的小路。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梵塔”与“长生殿”均与道教和佛教文化相关,反映了诗人在游览时对宗教文化的思考。这里的“飞鸿”既可指自然界的鸟类,也象征着人们的思乡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道,明代诗人,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风格清新。陈道常游历名山大川,乐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游历小金山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的追求和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小金山的自然风光为题材,语言清新,意象丰富。在诗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小金山的秀丽与宁静。开篇“宝地珠林映远空”即设定了一个美丽的画面,给人以无限遐想。接下来的“银沙细浪影溶溶”形象生动,银色沙滩与细浪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幅画卷中。
诗的中段“穿门叶散清江朗,入院风光醉兴浓”通过对门前景象的勾勒,赋予了景物以生命,展现出一种清新的气息,给人以身心的放松与愉悦。而“梵塔曲盘当落日”则通过夕阳的映衬,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和时间感,带来一种静谧的思考。
最后两句“长生习傍云岩转,仄径渔樵忽谩逢”不仅描绘了长生殿与云岩的宁静之美,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隐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小金山的热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宝地珠林映远空:描述小金山的自然美景,给人一种瑰丽的感觉。
- 银沙细浪影溶溶:表现波光粼粼的海面,渲染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 穿门叶散清江朗:以门前的树叶和清澈的江水传达自然的清新。
- 入院风光醉兴浓:进入院落后,风光令人陶醉,增添了诗的情感。
- 梵塔曲盘当落日:夕阳下的梵塔给人一种神秘感。
- 栏杆百尺送飞鸿:栏杆高耸,寓意着人与自然的联系。
- 长生习傍云岩转:云岩环绕,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 仄径渔樵忽谩逢:小径上偶遇渔夫和樵夫,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表达。例如“银沙细浪影溶溶”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波光粼粼的美丽场景。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宝地:象征美好、富饶之地。
- 银沙:象征着宁静与美丽。
- 梵塔:代表宗教信仰和人们的精神寄托。
- 飞鸿:象征自由与远行。
- 长生:代表对长生不老、永恒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银沙细浪影溶溶”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山峦起伏
B. 海滩细浪
C. 荒漠沙丘 -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A. 梵塔曲盘当落日
B. 仄径渔樵忽谩逢
C. 入院风光醉兴浓 -
“长生习傍云岩转”中“长生”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道教思想
C. 一种动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王维更注重山水的意境与哲理,而陈道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自然的亲近,展示了不同的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鉴赏与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