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杂组》

时间: 2024-12-29 18:29:44

五杂组,刺绣窠。

往复还,织锦梭。

不得已,戍交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杂组,刺绣窠。
往复还,织锦梭。
不得已,戍交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戍守边疆的艰辛生活,提到“刺绣窠”暗示着手工艺的细致和生活的困顿。诗人往复于边境,仿佛是在织造生活的艰辛,而“不得已,戍交河”则表明了他们被迫留在边防的无奈和责任。

注释

  • 五杂组:指的是一种杂色的手工刺绣工艺,通常用于装饰。
  • 刺绣窠:刺绣的巢穴,象征着女性的辛勤工作与传统。
  • 往复还:往返的意思,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循环与重复。
  • 织锦梭:织布的工具,暗喻着生活的编织和复杂性。
  • 不得已:无奈之下,不得不去做某事。
  • 戍交河:指在交河地区戍守,交河是古代边防的重要地点。

典故解析

“交河”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边疆地区,常常是战斗与防守的前线,历史上有许多关于边防的故事和诗歌,反映出士兵的辛劳与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裕之,唐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边疆士兵的生活与内心感受。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深刻的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唐代,正值边疆战事频繁之际,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边境生活的无奈与艰辛,以及对士兵责任与使命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五杂组》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展现了边疆士兵的生活困境与心理状态。诗的开头“刺绣窠”带出一种温馨而又哀伤的意象,暗示着士兵们对家庭、生活的思念,而“往复还,织锦梭”则像是在形象地描绘他们的日常,循环往复的生活使人感到疲惫与无奈。最后一句“不得已,戍交河”更是将这种无奈推向高潮,表达了士兵们被迫承担责任的心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也传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展现了唐代士兵的精神风貌。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杂组:诗的开头以“杂”字引出多样的生活场景,暗示复杂的情感。
  2. 刺绣窠:这里承载着对家的思念,刺绣是细致的工作,象征着生活的琐碎。
  3. 往复还:描绘了士兵们的日常,反复的生活让人感到乏味与无力。
  4. 织锦梭:通过织造这一意象,展现了生活的复杂与无奈。
  5. 不得已,戍交河:最后一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突显了责任的沉重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织锦,体现了生活的复杂性。
  • 对仗:诗句对称,增强了音乐感与节奏感。
  • 意象:刺绣、织锦等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士兵的日常生活与心理状态,反映出对责任的承受与对家庭的思念,表达了人在艰难环境下的无奈与坚持。

意象分析

  • 刺绣:象征细腻与温情,反映出对家庭的眷恋。
  • 织锦:象征复杂的生活经历,代表着生活的多样性与艰辛。
  • 交河:边防的象征,体现出士兵的责任与使命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刺绣窠”主要象征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家庭的温暖
    C. 边疆的艰辛
    D. 自由的生活

  2. “往复还,织锦梭”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与幸福
    B. 疲惫与无奈
    C. 自由与放松
    D. 勇敢与坚强

  3. “不得已,戍交河”中的“不得已”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A. 自由选择
    B. 无奈与责任
    C. 愉快的心情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兵车行》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写了边防士兵的生活与离别之情,情感细腻而深刻。而杜甫的《兵车行》则通过对战乱的描绘,展现出更为宏大的社会背景与士兵的艰辛。两者都体现了对边疆士兵生活的关注,但风格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