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

时间: 2024-12-29 18:52:05

壶中冰始结,盘上露初圆。

何意瑶池雪,欲夺鹤毛鲜。

道士牛已至,仙家鸟亦来。

骨为神不朽,眼向故人开。

劳鲂莲渚内,汗马火旂间。

平生血诚尽,不独左轮殷。

已见池尽墨,谁言突不黔。

漆身恩未报,貂裘弊岂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壶中冰始结,盘上露初圆。
何意瑶池雪,欲夺鹤毛鲜。
道士牛已至,仙家鸟亦来。
骨为神不朽,眼向故人开。
劳鲂莲渚内,汗马火旂间。
平生血诚尽,不独左轮殷。
已见池尽墨,谁言突不黔。
漆身恩未报,貂裘弊岂嫌。

白话文翻译

在壶中,冰开始结成;在盘子上,露珠也初步凝聚。
这瑶池的雪,何以想要夺取那鹤毛的洁白?
道士已经到来,仙家之鸟也飞来了。
我的身体虽已不朽,眼中却总向着故人敞开。
在莲渚中辛勤劳作,在火旗之间挥汗如雨。
我一生的血诚已尽,难道不只为左轮的殷勤?
已见水池墨迹斑斑,谁又说我不曾黔首?
漆身的恩情未曾报答,难道我嫌弃那破旧的貂裘?

注释

  • 壶中冰始结:指水壶中的水开始结冰,象征寒冷的到来。
  • 瑶池雪:瑶池是道教神话中的仙境,雪象征着纯洁和美好。
  • 道士牛已至:道士与牛,可能暗示修行与自然的结合。
  • 骨为神不朽:身体虽然朽坏,但精神永存。
  • 平生血诚尽:一生所付出的真诚和努力。
  • 漆身恩未报:指珍贵的恩情未能得到回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裕之,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道教元素,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诗人可能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人际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四色》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众多读者。开头两句通过描绘冰与露的初现,营造出了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接下来的“瑶池雪”和“鹤毛鲜”则引入了道教文化,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渴望。

道士与仙鸟的出现,象征着人与自然、人与神灵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诗人追求超脱与灵性的理想。“骨为神不朽,眼向故人开”则揭示了生命的哲学,强调灵魂的永恒与对故人的思念,表现了人对过往的珍视与感怀。

而后几句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所付出的思考与反思,表达了对恩情的珍视与对回报的渴望,充分展现了人性与情感的复杂性。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深刻交融,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壶中冰始结,盘上露初圆:描绘冬天的景象,冰与露象征着冷清的季节。
  • 何意瑶池雪,欲夺鹤毛鲜:表达对瑶池的向往,雪与鹤毛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道士牛已至,仙家鸟亦来:道教元素的引入,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 骨为神不朽,眼向故人开:强调灵魂的永恒与对故人的怀念。
  • 劳鲂莲渚内,汗马火旂间:表现生活的艰辛与努力。
  • 平生血诚尽,不独左轮殷:反思自己对他人的付出与回报。
  • 已见池尽墨,谁言突不黔:表现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 漆身恩未报,貂裘弊岂嫌:强调对恩情的珍视与回报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瑶池雪”与“鹤毛鲜”比喻美好与纯洁的事物。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冰与露具有人情味,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与灵性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冷漠与孤独。
  • :象征洁净与希望。
  • 瑶池:象征理想与追求的境界。
  • 道士:象征修行与智慧。
  • 汗马:象征努力与拼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瑶池”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道教的仙境
    C. 一种饮品

  2. 诗中“道士牛已至”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C. 对故人的思念

  3. “平生血诚尽”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对人生的无奈
    B. 对他人付出的反思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雍裕之的《四色》在意象上更为丰富,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对宁静生活的描绘。两者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但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