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回首千山路,消愁见此河。
滥觞立鹭渚,映阁浴凫波。
有客乘槎过,何人鼓枻歌。
蛮音不须解,以臆宣天和。
白话文翻译
回头望去,千山的路途遥远,而我在此河边消去心头的愁苦。
河流的源头在鹭鸟栖息的沙洲,映照着楼阁,水面上游弋着野鸭。
有位客人乘着木筏经过,不知是谁在岸边鼓掌歌唱。
那蛮夷的音调无需理解,因为我可以凭想象感受到天地的和谐。
注释
字词注释
- 回首:回头看。
- 千山路:指漫长曲折的山路。
- 消愁:消解愁苦。
- 滥觞:指河流的源头。
- 立鹭渚:鹭鸟栖息的小洲。
- 映阁:映照着楼阁。
- 浴凫波:野鸭在波浪中嬉戏。
- 乘槎过:乘木筏经过。
- 鼓枻歌:在岸边用手拍打桨边唱歌。
- 蛮音:少数民族的音乐,泛指异域的声音。
- 解:理解。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特定历史典故,但提到的“鹭渚”和“凫波”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湛若水,名湛,字若水,明代诗人,主要以写景抒情著称。他的诗歌融入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历昌河之际,或许是在一次回乡途中,感受到山水之美与人生的愁苦,借景抒怀,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回首千山的路,描绘了一幅自然的画卷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开篇以“回首千山路”引入,既有对往日旅途的回忆,也暗示了身处的孤独与思索。接着“消愁见此河”将视线转向眼前的河流,意象的转换带来了情感的释放,河水象征着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滥觞立鹭渚,映阁浴凫波”,诗中展现了生动的自然画面,描绘了鹭鸟栖息的沙洲和楼阁倒影在河水中的景象,展现了和谐的自然之美,带来一种宁静的心境。“有客乘槎过,何人鼓枻歌”则引入了他人的身影,增添了生活的气息。诗人对这位客人及其歌声的好奇,表现出一种渴望交流和倾听的心情。
最后一句“蛮音不须解,以臆宣天和”,更是升华了全诗的意境,强调了音乐与自然的契合,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鸣,不需要文字的理解,心灵的感受便是最完美的交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首千山路:回头望去,这条漫长山路让我思绪万千。
- 消愁见此河:在此河边,我的愁苦似乎得到了缓解。
- 滥觞立鹭渚:河流的源头在鹭鸟栖息的小洲上。
- 映阁浴凫波:楼阁的倒影映照在水面,野鸭在水中嬉戏。
- 有客乘槎过:有位客人乘着木筏经过这里。
- 何人鼓枻歌:不知是谁在岸边拍打桨边唱着歌。
- 蛮音不须解:那异域的乐声无需理解。
- 以臆宣天和:我可以凭想象感受到天地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河流比作生命的流动,鹭鸟和水鸭象征自然的和谐美好。
- 拟人:通过“映阁浴凫波”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活动,增加生动性。
- 对仗:如“回首千山路,消愁见此河”,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山:象征着人生的历程与挑战。
- 河:代表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鹭渚:象征着静谧的自然和栖息的安宁。
- 阁:象征着人类文明与自然的结合。
- 蛮音:象征异域的文化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滥觞”是指什么?
A. 河流的源头
B. 诗人的家乡
C. 岸边的树木
答案:A -
诗中“蛮音不须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异域文化的厌恶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C. 对语言的困惑
答案:B -
“映阁浴凫波”中“浴”字的意思是?
A. 洗澡
B. 映照
C. 游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作。
- 苏轼的《赤壁赋》: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哲思。
诗词对比
- 湛若水的《次韵潘黄门寿昌河之作二首》与王维的《鹿柴》,均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但前者更注重对人声的细腻描写,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环境的静谧与诗人的内心感悟。两者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湛若水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