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苏武》
时间: 2025-01-04 07:50: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史 苏武
作者: 方一夔 〔宋代〕
中郎出玉门,簜节照绝域。
使指未分明,奇祸谁能测。
剑钝割不深,一朝来海北。
霜风入氍毹,冰雪冻服匿。
老羝石女儿,岁久无出息。
遣来小居次,无何乳通国。
古人凛垂戒,男女及饮食。
多少英雄人,此心灭不得。
万里十九年,费尽一生力。
归来麒麟中,愁绝远山色。
白话文翻译
中郎(指苏武)从玉门出发,带着节杖照亮这绝境。
使者的使命尚未明确,谁能预料他会遭遇怎样的奇祸呢?
他的剑虽然钝了,却也不能割得太深,
一朝他回到海北,霜风已经侵入了他的氍毹(毛毯),冰雪将他的衣物冻得难以穿戴。
老羝羊和石女儿(指石头和女子的传说)经过岁月的洗礼,早已没有什么出息。
他被派往小居所,无奈与乳通国(指母乳通国)无缘。
古人严明的戒律,关乎男女及饮食。
有多少英豪之人,这份心志是永远无法熄灭的。
万里之遥,花费了十九年,耗尽了一生的力气。
归来时如同麒麟般的境遇,却使他愁苦不已,远山的景色更加令人感伤。
注释
- 中郎:古代官职名,指为朝廷出使的官员。
- 玉门:古代西域的一个重要关口,象征着出征与远行。
- 簜节:指使者的节杖,象征权威和使命。
- 氍毹:一种毛毯,古代常用作坐卧之具。
- 老羝石女儿:传说中的人物,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无所作为。
- 乳通国:指母乳,象征着生育与滋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一夔,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诗歌见长,风格多样,常以历史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方一夔对历史事件的沉思,尤其是苏武的故事。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者,历经磨难,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此诗旨在传达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咏史 苏武》以苏武的故事为背景,深刻地描绘了他在外使的艰辛与内心的挣扎。诗的开篇提到“中郎出玉门”,即引出苏武的出征,表明出征的严峻与使命的重大。接着通过“使指未分明,奇祸谁能测”暗示了在历史的洪流中,命运的不确定性与无奈。整首诗利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苏武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苦闷,尤其是“霜风入氍毹,冰雪冻服匿”,生动地描绘了他所经历的严酷环境,令人心生怜悯。
诗中反复提到的“古人凛垂戒”与“多少英雄人”则引发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强调了英雄的心志与理想,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屈服。最后,通过“归来麒麟中,愁绝远山色”的结尾,表现出苏武归来的无奈与愁苦,尽管他在历史上获得了一席之地,但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昔的怀念却无处可诉。这种情感的深邃与对历史的反思,使得全诗充满了悲壮而又无奈的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郎出玉门:苏武作为使者离开汉朝,进入未知的西域,暗示他肩负的重任。
- 簜节照绝域:节杖象征着使者的权威,照亮了他所处的绝境,暗示使命的艰巨。
- 使指未分明:使命尚未明确,暗示历史的变幻莫测。
- 奇祸谁能测:历史的不可预测性,暗示个人命运的无常。
(后续逐句解析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剑钝割不深”,比喻苏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拟人:如“霜风入氍毹”,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苏武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命运的无奈。诗中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体的孤独,传达了深邃的哲思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门:象征着出征与远行的起点。
- 霜风:象征着艰苦的环境与内心的寒冷。
- 麒麟:象征着归来后的荣耀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一夔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中郎”指的是谁?
- A) 曹操
- B) 苏武
- C) 李白
- D) 杜甫
-
“万里十九年”中的“十九年”指的是:
- A) 在外使者的时间
- B) 苏武的年龄
- C) 战争的时间
- D) 诗人的创作时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历史的回声:古代诗词中的人物与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