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草亭诗》

时间: 2025-01-06 08:04:24

淮阳城外西湖好,漫说杭州更颍州。

云里乱山堆寺出,雨馀春水入田流。

官閒了却坡翁事,家在无烦范蠡舟。

诗卷画图游子意,几回春梦绕芳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淮阳城外西湖好,漫说杭州更颍州。 云里乱山堆寺出,雨馀春水入田流。 官閒了却坡翁事,家在无烦范蠡舟。 诗卷画图游子意,几回春梦绕芳洲。

白话文翻译:

淮阳城外的西湖景色优美,不必说杭州的西湖,连颍州的西湖也比不上。 云雾缭绕中,乱山之间寺庙隐现,雨后的春水流入田间。 官职闲暇时,完成了坡翁的事务,家中无需范蠡那样的舟船。 诗卷和画图寄托了游子的思念,多少次春梦围绕着芳洲。

注释:

  • 淮阳:地名,今河南省淮阳县。
  • 漫说:不必说。
  • 颍州:地名,今安徽省阜阳市。
  • 坡翁:指苏轼,号东坡居士。
  • 范蠡舟: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大夫,后隐居经商,此处指隐居的舟船。
  • 芳洲:指美丽的洲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描绘了淮阳城外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淮阳城外西湖时所作,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淮阳城外西湖的美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云里乱山堆寺出,雨馀春水入田流”一句,以云雾缭绕的乱山和雨后的春水入田,形象地描绘了西湖的静谧与生机。后两句“官閒了却坡翁事,家在无烦范蠡舟”,则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淮阳城外西湖好,漫说杭州更颍州。

    • 首句直接点明地点和主题,赞美淮阳城外西湖的美景,认为其胜过杭州和颍州的西湖。
  2. 云里乱山堆寺出,雨馀春水入田流。

    • 通过云雾、乱山、寺庙、雨后的春水等意象,描绘了西湖的静谧与生机。
  3. 官閒了却坡翁事,家在无烦范蠡舟。

    • 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4. 诗卷画图游子意,几回春梦绕芳洲。

    • 以诗卷和画图寄托游子的思念,春梦围绕芳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里乱山堆寺出”中的“堆”字,形象地比喻了寺庙在乱山中的隐现。
  • 拟人:如“雨馀春水入田流”中的“入”字,赋予春水以人的动作,生动描绘了雨后春水的流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淮阳城外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追求自然和谐、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云里乱山:描绘了西湖周围山峦的朦胧美。
  • 雨馀春水:表现了雨后春水的生机与活力。
  • 芳洲:象征着美好的景致和理想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坡翁”指的是谁? A. 苏轼 B. 范蠡 C. 李白 D. 杜甫

  2. 诗中“云里乱山堆寺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寺庙在乱山中隐现 B. 云雾缭绕的乱山 C. 雨后的春水入田 D. 游子的思念

  3. 诗的最后一句“几回春梦绕芳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美好景色的留恋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西湖草亭诗》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李东阳的诗更侧重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