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时间: 2025-01-03 03:00:57

洪慈均动植,至德俯深玄。

出豫从初地,登高适梵天。

白云飞御藻,慧日暖皇编。

别有秋原藿,长倾雨露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辛替否 〔唐代〕

洪慈均动植,至德俯深玄。
出豫从初地,登高适梵天。
白云飞御藻,慧日暖皇编。
别有秋原藿,长倾雨露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慈恩寺浮图时的壮丽景象。诗人提到慈悲的佛教教义影响着动植物,至德之人俯视深奥的哲理。从豫州出发,来到这初生的地方,登高望远仿佛接近了天界。白云在空中飞舞,阳光温暖着皇帝的衣袍。还有那秋日的野草,长久地沐浴在雨露之中。

注释:

  • 洪慈:指佛教的慈悲,寓意对万物的关怀。
  • 均动植:动植物都受到慈悲的影响。
  • 至德:指最高的道德和品德。
  • 深玄:深奥的道理或哲理。
  • :指豫州,古代的一种地理概念。
  • 梵天:佛教中的天界,通常指极乐世界。
  • 飞御藻:形容白云飞舞,像是驾驭着水草。
  • 慧日:指智慧的阳光,象征知识的启迪。
  • 皇编:指皇帝的衣服,常用以象征权力。
  • 秋原藿:秋天的野草,象征自然的生机。
  • 雨露缘:指雨露滋润万物,象征生命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替否,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和佛教哲理的思考,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是应制而作,恰逢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感受到佛教的慈悲与自然的和谐,结合节日的主题,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宇宙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四联,描绘了登高所见的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的深刻联系。首联开篇便将“洪慈”和“动植”相联系,直接引入了佛教的慈悲思想,展现出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随着诗句的展开,读者仿佛跟随诗人一起走向高处,俯瞰远方的景物,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清净与洒脱。中间两联以“白云”、“慧日”为意象,生动地描绘了高空中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同时也隐喻着智慧的启迪与光明的希望。最后的“别有秋原藿”,将视野从高空收回,回归自然生活,展现出对秋天的感慨与对生命的珍视。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结合佛教思想,表现出一种哲理的深邃与情感的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洪慈均动植:强调慈悲的影响力,动植物都受其恩泽。
  2. 至德俯深玄:至高的德行让人能够洞察深奥的道理。
  3. 出豫从初地:从豫州出发,来到这初始的地方,暗示了新的开始。
  4. 登高适梵天:登高的举动让人仿佛接近天界。
  5. 白云飞御藻:白云在空中自由飞舞,给人一种翱翔的感觉。
  6. 慧日暖皇编:智慧的阳光温暖着皇帝的衣袍,象征着权力与智慧的结合。
  7. 别有秋原藿:秋天的野草,象征自然的韵味与生命的延续。
  8. 长倾雨露缘:雨露滋润着万物,展现自然的恩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洪慈均动植”与“至德俯深玄”,形成和谐的音韵。
  • 比喻:将“慧日”比作知识的阳光,寓意深远。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佛教的和谐,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哲理的深邃与情感的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洪慈:象征佛教的慈悲,影响着万物生长。
  • 白云:象征自由与变化,代表着高远的志向。
  • 慧日:象征智慧与启迪,代表着知识的光明。
  • 秋原藿: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洪慈”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佛教的慈悲
    c) 人类的道德

  2. 诗人登高的目的是什么? a) 观赏风景
    b) 接近天界
    c) 参加节日活动

  3. “白云飞御藻”这一句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自由
    b) 权力
    c) 知识

答案

  1. b) 佛教的慈悲
  2. b) 接近天界
  3. a) 自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辛替否的《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者均在重阳节时表达对自然和亲人的思念,但辛替否更注重佛教哲理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显人文关怀,情感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