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十四首 其十四》
时间: 2025-01-04 11:5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分真假?怎知虚实?纵是青天难管。
而今乞向解华严,但闻处风声淡淡。
民生莫问,山河枉对,始信宫门深掩。
中州如此怎无言?只一字人皆曰暗。
白话文翻译:
这世间何以分辨真假?又怎么知道虚实?即便是晴朗的天空也无法掌控。如今我只求能解读《华严经》,但听到的只是那轻轻的风声。百姓的生计无须多问,山河在眼前却显得无可奈何,才明白宫门深锁的含义。中原大地如此,怎能没有言语?只是一字,大家都说是“暗”。
注释:
- 何分真假:何以分辨真假。
- 虚实:虚假与真实。
- 青天:晴朗的天空,比喻清明的局面。
- 解华严:指《华严经》,是佛教经典,意在寻求真理。
- 风声淡淡:微弱的风声,暗示着无声的无奈。
- 宫门深掩:比喻权力中心的封闭和不透明。
- 中州:指中原地区,象征中华大地。
- 无言:无话可说,象征困境与沉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添雪斋,现代诗人,作品常常反映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感悟,风格独特,善于通过传统的诗词形式表达现代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真相的探寻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延续了古典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但其思想内容却深具现代感。诗人在开头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何分辨真假,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在当今社会变得模糊不清。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佛教经典《华严经》的向往,似乎希望通过宗教的智慧来解开生活的困惑。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受到一种无力感,周围只听到微弱的风声,暗示着一种无声的悲哀。
诗中提到的“民生莫问,山河枉对”,揭示了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切。山河虽壮丽,但在权力的深锁之下,人民的呼声却被压抑,展现了社会的无奈与不公。最后一句“只一字人皆曰暗”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暗指社会的黑暗与无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分真假? - 质疑现实,思考如何辨别真伪。
- 怎知虚实? - 继续探讨虚幻与真实的界限。
- 纵是青天难管。 - 即使在明朗的日子里,也难以把握真相。
- 而今乞向解华严, - 希望从经典中寻找解答。
- 但闻处风声淡淡。 - 只听到微弱的风声,暗示无声的无奈。
- 民生莫问,山河枉对, - 不要去关心人民的生活,壮丽的山河却无助于百姓。
- 始信宫门深掩。 - 这才明白权力中心的封闭。
- 中州如此怎无言? - 中原大地的现状令人无言以对。
- 只一字人皆曰暗。 - 最后总结,大家都认为现实黑暗。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天”比喻社会的清明。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质疑引导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全诗集中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真相的探寻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表达了对人民生计的关切与对权力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天:象征清明与真实。
- 华严:象征智慧与真理。
- 风声:象征无声的哀叹与无奈。
- 宫门:象征权力与封闭。
- 中州:象征中华文化的核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青天”象征什么?
- A. 晴朗的天气
- B. 社会的清明
- C. 一种哲学思想
-
“民生莫问,山河枉对”中的“山河”指代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国家和人民
- C. 个人情感
-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寻找解答?
- A. 生活经验
- B. 宗教经典
- C. 政治改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 - 杜甫与本诗在主题上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而本诗则更关注于个人的内心困惑。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现代诗词研究丛书》
- 相关的佛教经典与哲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