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塘波绿漾残红。此景别时同。别愁长是千里,无赖又东风。花艳艳,月胧胧。旧情浓。那堪回首,梦怯啼莺,望极征鸿。
白话文翻译:
在柳塘边,绿波荡漾,映衬着残存的花红。这情景在别离时和此刻是一样的。离别的愁苦似乎绵延千里,令人无奈的是又是东风吹拂。花儿艳丽,月光朦胧,旧情依然浓厚。怎能忍心回首,梦中惊醒了啼叫的黄莺,遥望那远去的鸿雁。
注释:
- 柳塘:指柳树生长的池塘,象征着柔美的自然景色。
- 波绿:水波荡漾,泛起绿色,形象地描绘了水的清澈。
- 残红:残存的花瓣,指花已经凋谢,暗示着离别的遗憾。
- 无赖:无可奈何,感叹心中无奈的情绪。
- 东风:春风,通常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在此却带来了离别的愁苦。
- 梦怯啼莺:梦中惊醒,听到黄莺啼叫,表现对过往的怀念。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其中的意象如“征鸿”可以引申为游子思乡之情,常见于古代诗词中。鸿雁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尊岳(1856-1922),字君昕,号澄庵,晚号煜轩,江苏镇江人。近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诉衷情 其三》创作于赵尊岳的晚期,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困扰之时,诗中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与对旧情的追忆,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诉衷情 其三》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词,展现了诗人对离别情感的细腻描绘。开篇以“柳塘波绿漾残红”引入,生动地呈现出一幅春天的美丽画面,然而正是这种美好与离别交织,使得情感愈发浓厚。诗中通过“别愁长是千里”的描写,展现了离别的无奈和愁苦,令人倍感心酸。
“无赖又东风”,一方面是春风的温暖,另一方面却是带来了离别的愁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对往昔的回忆愈发浓烈,“花艳艳,月胧胧”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勾勒出心中对往事的追忆。最后以“那堪回首,梦怯啼莺,望极征鸿”收束,诗人面对过往的美好与离别的痛苦,产生了深深的怅惘。
整首词不仅传达了离别的愁苦,也让人感受到那种对生命流逝和往昔的珍惜,情感真挚而细腻,语言优美,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塘波绿漾残红:柳树旁的水波荡漾,映出残余的红花,既有春天的美丽,也隐含着凋零的遗憾。
- 此景别时同:此时此景与离别之时的感觉是相同的,表达了对离别的共鸣。
- 别愁长是千里:离别带来的愁苦似乎绵延千里,强调了离别的遥远和痛苦。
- 无赖又东风:无奈的叹息,春风虽然温暖,却也带来了离别的愁苦。
- 花艳艳,月胧胧:花色艳丽,月色朦胧,描绘了美好的夜景,同时也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 旧情浓:对过去情感的深厚追忆。
- 那堪回首:怎能忍心回头追忆。
- 梦怯啼莺,望极征鸿:梦中惊醒,听到黄莺的啼叫,眼望远方的鸿雁,表达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喻为情感的寄托,如“柳塘波绿”暗示柔情。
- 对仗:如“花艳艳,月胧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梦怯啼莺”,赋予鸟类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离别时的愁苦与对旧情的怀念,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塘:象征柔情与思念。
- 波绿: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 残红:暗示离别后的惆怅。
- 东风:春风象征生机,但在此却带来了离愁。
- 征鸿:象征离别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柳塘波绿”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热闹的城市
- B. 宁静的自然
- C. 荒凉的沙漠
-
“别愁长是千里”中“千里”指的是什么?
- A. 距离
- B. 时间
- C. 记忆
-
诗中出现的“东风”象征了什么?
- A. 冬天
- B. 生机与希望
- C. 离别的无奈
答案:
- B. 宁静的自然
- A. 距离
- C. 离别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宋之问《春宵》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写离愁,但更加细腻地表达了内心的挣扎与对往事的怀念。
- 《春宵》:描写春夜的美好,情感上更为轻松愉悦,与赵尊岳的愁苦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代诗人传记》
- 《诗词的艺术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