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时间: 2025-01-07 21:17:22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白话文翻译:

在汉朝的历史中,策略拙劣的表现就是和亲。
国家的安危依赖于明主,安危却托付给妇人。
怎么能因为美丽的容貌,就想要安静地处理外族的事务呢?
地下的千年遗骨,究竟又有谁能辅佐这些臣子呢?

注释:

  • 青史:指历史上留下的记录,这里特指汉朝的历史。
  • 计拙:策略拙劣,形容治理国家时的方式不当。
  • 社稷:指国家和政权。
  • 明主:指聪明的统治者。
  • 安危:国家的安定与危险。
  • 妇人:这里指代王后或后宫女性,暗指权力的旁落。
  • 玉貌:形容美丽的容貌。
  • 静胡尘:指处理外族事务的平静,形容外族干扰。
  • 地下千年骨:指历史上死去的英雄和忠臣,强调历史的沉重。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和亲”指的是历史上汉朝与匈奴等外族的联姻政策,旨在和平相处。诗中提到的“明主”则是对历史上英明统治者的向往与期待,而“妇人”则隐含了权力的转移与政治的无奈,反映了在权臣和权利斗争中,女性地位的复杂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戎昱,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风格鲜明,常以历史为题材,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朝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汉朝历史的回顾,反思历史上因和亲而导致的政治困境,表达对国家治理的忧虑。

诗歌鉴赏:

本诗以“汉家青史”开头,直入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汉代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计拙是和亲”,批判了当时通过联姻来解决外族冲突的无奈政策,暗示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国家的弱化。接着,诗人提到“社稷依明主”,强调了明君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而“安危托妇人”则进一步揭示了权力的旁落和女性在政治中的复杂角色。最后两句“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和“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则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历史的沉重感慨,强调了美貌与治理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历史长河中的无数英烈在政治斗争中被埋没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亲政策作为拙劣的治理方式被提及。
  2.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 强调国家的安危在于明主,而权力却常常交给女性,表现出政治的无奈。
  3.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 质疑美貌是否能带来真正的治理能力,暗示外族的干扰。
  4.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的骨骸埋藏在地下,询问谁能真正辅佐国家。

修辞手法:

  • 对比:对比美貌与治理能力,强调二者的不相干。
  • 排比:用排比句式增强诗的节奏感和情感。
  • 反问:运用反问句表达诗人的强烈思考与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反映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忧虑,强调了国家治理中策略的重要性,并对权力与美貌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史:象征历史的记载与反思。
  • 明主:象征智慧与远见的统治者。
  • 玉貌:象征外表的美丽与虚幻。
  • 千年骨:象征历史的沉重与英雄的遗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和亲”是指什么?

    • A. 政治联姻
    • B. 和平协议
    • C. 军事同盟
    • D. 文化交流
  2. “社稷依明主”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

    • A. 明主是国家的救星
    • B. 明主不重要
    • C. 国家与个人无关
    • D. 国家只依赖女性
  3.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追忆?

    • A. 汉家青史上
    • B. 地下千年骨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戎昱的《咏史》更注重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批判,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情与对未来的期待。两者在主题与情感表达上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