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扫石焚香礼碧空,露华偏湿蕊珠宫。
如何说得天坛上,万里无云月正中。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天空下,扫净石头,焚香祭礼;露水滋润着花蕊,像珠子般晶莹。
怎么能形容在天坛之上,万里无云,明月正好高悬在中央呢?
注释:
- 扫石:清扫石头,可能指清理祭坛上的石头,表现出对神灵的敬意。
- 焚香:焚烧香料,古代祭祀时常见的礼仪,象征着对神灵的尊重。
- 碧空:指清澈的蓝天。
- 露华:露水的光华,指花瓣上的露珠。
- 蕊珠宫:比喻花蕊如同珠宝般珍贵、美丽。
- 天坛:古代祭天的场所,象征与天的沟通。
- 万里无云月正中:形容天色晴朗,月亮高悬,光明正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戎昱,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宗教仪式的敬重。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某次祭天活动中写成,表现诗人对祭天仪式的庄重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寄许炼师》通过清新脱俗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仪式的深切感悟。开头两句描绘了在碧空之下扫石焚香、祭祀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恭敬与庄重。这里的“扫石焚香”不仅是对神明的尊重,更是一种净化自我的仪式感。接下来的“露华偏湿蕊珠宫”,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神秘,仿佛花蕊在露水的滋润下也显得更加珍贵,强调了自然与宗教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后两句则将视线转向天坛,借用“万里无云月正中”的意象,表达了一种开阔与宁静的美感。这种无云的天空与高悬的明月,象征着诗人心灵的澄明与宁静,仿佛在祭祀中获得了一种与天地沟通的启示,带给读者一种超然的意境。
整首诗意境深远,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的细腻与后半部分的宏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审美追求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扫石焚香礼碧空”,描绘了祭祀的仪式,表现了对神灵的敬仰。
- 第二句:“露华偏湿蕊珠宫”,通过露水描绘花蕊的娇美,体现自然的生机。
- 第三句:“如何说得天坛上”,引入天坛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对广阔天地的感慨。
- 第四句:“万里无云月正中”,在开阔的天空中,月亮高悬,象征着明亮与清晰。
修辞手法:
- 比喻:“蕊珠宫”将花蕊比作珠宝,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明显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宗教仪式的虔诚,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空:象征清澈、宁静的心境。
- 露华:象征生命的滋润与娇美。
- 天坛:象征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敬仰与沟通。
- 月亮:象征明亮、智慧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扫石焚香”表示什么? A. 休闲活动
B. 祭祀仪式
C. 田间劳作 -
“露华偏湿蕊珠宫”中的“珠宫”指的是什么? A. 珍珠的宫殿
B. 花蕊的美丽
C. 神明的住所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与人类的对立
B. 对宗教的怀疑
C. 自然与宗教的和谐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而李白的《静夜思》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