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馆候别蒋拾遗不遇》

时间: 2024-09-19 21:59:50

千门万户迷,伫立月华西。

画戟晨光动,春松宿露低。

主文亲玉扆,通籍入金闺。

肯念从戎去,风沙事鼓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门万户迷,伫立月华西。
画戟晨光动,春松宿露低。
主文亲玉扆,通籍入金闺。
肯念从戎去,风沙事鼓鼙。

白话文翻译:

千家万户都笼罩在迷雾中,我伫立在月光下的西边。
画戟在晨光中闪动,春天的松树上挂着露珠。
文官们亲近玉阶,入朝的文人进入金色的闺房。
你是否会想着我从军赴戎去,面对风沙与战鼓的事情?

注释:

  • 千门万户:形容家家户户,代表人们的生活状态。
  • :迷茫,形容环境的混沌不清。
  • 伫立:站立不动,表示一种等待的状态。
  • 画戟:古代兵器,象征军事。
  • 晨光:早晨的光线,象征新的一天的开始。
  • 亲玉扆:指亲近帝王的权力中心。
  • 通籍:进入朝廷,表示文人仕途。
  • 金闺:指贵族或权贵的住所。
  • 从戎:从军,指参与军事活动。
  • 风沙事鼓鼙:指战争的艰辛和危险。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明显提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提到的“从戎”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与士人对国家的忠诚,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牺牲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窦牟,字孟宽,唐代诗人,生于盛唐,创作风格以写景抒情见长。他的诗歌多表现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具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军事活动频繁的时期,诗人可能因离别战友或身处纷乱的社会而有所感慨,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及对战事的忧虑。

诗歌鉴赏:

《史馆候别蒋拾遗不遇》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冲突的诗作。诗人在月光下伫立,四周的千门万户似乎迷失在夜色之中,象征着世间的无奈与模糊。晨光中,画戟闪动,暗示着即将来临的战争与动荡。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官场的繁华与权力中心的冷漠,文人们在金闺中追逐荣华,而真正的战争却在无情地进行。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身处繁华之地,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对从军的同伴的牵挂与对战事的忧虑。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士人对国家、对战友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思,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门万户迷:诗人以“千门万户”展现了生活的繁华与复杂,然而却“迷”在其中,给人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2. 伫立月华西:在月光下静静站立,暗示孤独和思考,西方可能象征着归属或向往的方向。
  3. 画戟晨光动:画戟在晨光中的闪动,暗示军事活动的开始,带来了紧张的气氛。
  4. 春松宿露低:春季的松树上挂着露珠,描绘出一种清新而又脆弱的生机。
  5. 主文亲玉扆:文人在权力中心的生活,反映出政治的复杂和对权力的追求。
  6. 通籍入金闺:描绘文人仕途的成功,然而与战争的现实形成对比。
  7. 肯念从戎去:诗人自问是否会想念从军的战友,体现出对战事的忧虑与牵挂。
  8. 风沙事鼓鼙:战争带来的痛苦与艰难,结合“风沙”与“鼓鼙”形成强烈的视觉与听觉感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门万户”与“画戟晨光”,形成了整齐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运用了“月华”、“晨光”、“风沙”等自然意象,表现出士人的感情与对国家的思考。
  • 比喻:将生活与战争的状态进行对比,展现出社会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对战友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出士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历史的敏感度。

意象分析:

  • 月华:象征孤独的思考与内心的反省。
  • 画戟:象征战争与军事,暗示动荡不安的时代。
  • 春松: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希望。
  • 金闺:象征权力与地位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门万户迷”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希望
    B) 无奈
    C) 快乐

  2. “画戟晨光动”中的“画戟”指的是什么? A) 文人
    B) 兵器
    C) 器乐

  3. 诗人对从军的态度是? A) 忽视
    B) 忧虑
    C) 自豪

答案:

  1. B) 无奈
  2. B) 兵器
  3. B) 忧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1. 《兵车行》:同样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士人的无奈,但更强调了百姓的苦难。
  2. 《将进酒》: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与对未来的无畏,虽有不同的情感基调,但都反映出唐代士人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