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县丞》

时间: 2025-01-19 22:37:45

塞上蘼芜绿渐齐,庄浪相送踏春泥。

行人已向今朝别,好鸟何须尽日啼。

杨柳风寒兰水外,玉田烟暖华山西。

白头谁谓知心晚,准拟重来泛旧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萧县丞
梁伯谦 〔元代〕

塞上蘼芜绿渐齐,
庄浪相送踏春泥。
行人已向今朝别,
好鸟何须尽日啼。
杨柳风寒兰水外,
玉田烟暖华山西。
白头谁谓知心晚,
准拟重来泛旧溪。

白话文翻译:

在边塞的蘼芜渐渐绿了起来,
在庄浪我陪你踏着春泥送别。
行人今天已告别,
好鸟为何要整天啼叫?
杨柳在寒风中摇曳,兰水外的风也冷,
玉田的烟雾温暖着华山的西面。
白头老者谁说知心太晚呢,
我打算再来泛舟在那旧溪上。

注释:

  • 塞上:指边塞地区,常用于诗中描绘北方的自然风光。
  • 蘼芜:一种植物,这里指春天的景象。
  • 庄浪:可能指某个地方名。
  • 踏春泥:形象地描写春天泥泞的土地,表示春天的生机。
  • 行人:指诗中的送别者。
  • 好鸟:指鸣叫的鸟。
  • 杨柳:杨树和柳树,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 兰水:指一种清澈的水,常用于描绘山水的清幽。
  • 玉田:象征着富饶的土地。
  • 华山:指著名的华山,象征高峻的山脉。
  • 白头:形容年长者。
  • 知心晚:指真正的朋友之间的情谊,强调真诚与时光无关。
  • 泛旧溪:指再一次在旧时的溪水上漂流,象征重温旧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伯谦,元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关怀。

创作背景:

《送萧县丞》是在送别友人时创作的,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情谊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离别的惆怅与对再次相聚的期待。

诗歌鉴赏:

《送萧县丞》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开篇以“塞上蘼芜绿渐齐”写春意盎然,诗人在此地与友人相送,映衬出即将分别的情感。用“庄浪相送踏春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生动地呈现了春泥的湿润与生机。接着,诗人以“行人已向今朝别”的句子,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感慨,紧接着用“好鸟何须尽日啼”来反问,似乎在说即使好鸟再怎么鸣叫,也无法改变离别的事实,反映出一种无奈与伤感。

后半部分以“杨柳风寒兰水外,玉田烟暖华山西”描写了自然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有寒风的杨柳,另一方面则是温暖的烟雾,表现出时光的流动与变化。最后以“白头谁谓知心晚,准拟重来泛旧溪”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持久,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人际间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重逢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塞上蘼芜绿渐齐: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生机。
  • 庄浪相送踏春泥:展现送别场景,带有春天的气息。
  • 行人已向今朝别:表明离别的时刻已经来临。
  • 好鸟何须尽日啼:反问鸟鸣,暗含对离别的无奈。
  • 杨柳风寒兰水外:描绘自然景色,营造凄凉气氛。
  • 玉田烟暖华山西:对比温暖与寒冷,表现情感的复杂。
  • 白头谁谓知心晚:强调真挚情谊与年纪无关。
  • 准拟重来泛旧溪: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交织,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诗歌的音乐感。
  • 拟人:将鸟的鸣叫赋予情感,增强离别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送别展开,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重聚的憧憬,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又略显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蘼芜: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杨柳:象征离愁,常用来表达送别时的情绪。
  • 兰水:象征清澈与宁静,表现自然的美好。
  • 玉田:象征富饶的土地,代表美好的未来。
  • 白头:象征年长者,反映人生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行人已向今朝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离愁
    • C. 愤怒
  2. “好鸟何须尽日啼”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鸟的喜爱
    • B. 对离别的无奈
    • C. 对春天的向往
  3. 诗中的“白头”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经验与智慧
    • C. 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使用了豪放的笔触与壮丽的景象,呈现了不同的离别情绪。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怀念,两者均在离愁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描绘,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各有特点。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