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送谭甥渊还甘山以鼓吹续编诗为首句》
时间: 2025-01-04 11:33: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夜送谭甥渊还甘山
碧云红树动离情,
酒尽宵分送客行。
桂棹兰桡随绿水,
板桥霜月映寒灯。
休誇此日朱颜好,
只恐重逢白发生。
明日到家从所适,
草堂花木足华荣。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冬夜,我送谭甥渊回甘山。
碧蓝的天空和红色的树木引发了离愁,
酒已经喝尽,夜已深,送别的时刻到了。
用桂木的船桨和兰草的船桨划着绿水,
在霜月的映照下,板桥旁的寒灯闪烁。
不要夸耀今天的容颜多么美好,
只怕再次相逢时白发苍苍。
明天到家后就随意安适,
草堂的花木已经足够华美和繁荣。
注释:
- 离情:离别的情感。
- 宵分:夜深时分。
- 桂棹兰桡:用桂木和兰草制成的船桨。
- 霜月:霜降后的月亮,象征寒冷的冬季。
- 朱颜:红润的面容,形容年轻时的美貌。
- 华荣:华丽的荣华,繁荣的景象。
典故解析:
- 甘山:指谭甥渊的归处,可能代表着乡愁与归隐的理想。
- 草堂:古代文人常以隐居的草堂作为理想生活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伯谦(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生活于动荡的时代,常以诗文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冬夜送别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望着离别的友人,内心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夜送别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离愁别绪。开篇描绘了碧蓝的天空与红色的树木,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动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酒尽时分,夜色渐浓,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出送别的情景,令人感受到那份沉重的离别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桂棹兰桡随绿水,板桥霜月映寒灯”,描绘出船行水上的宁静画面,月亮、霜和灯光交相辉映,增添了一份清冷的美感。这种意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更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在后面的两句中,诗人以“休誇此日朱颜好,只恐重逢白发生”表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尽管今天的容颜尚好,但未来的重逢却可能是白发苍苍。这种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让整首诗充满哲理意味。
最后,诗人以“明日到家从所适,草堂花木足华荣”结束,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满足感。整首诗在抒情中带有浓厚的哲思,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云红树动离情:描绘了离别时,碧蓝的天空与红色的树木所引发的离愁。
- 酒尽宵分送客行:酒喝尽了,在深夜为客人送别。
- 桂棹兰桡随绿水:用桂木和兰草的船桨划着绿水,营造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 板桥霜月映寒灯:霜月照亮寒冷的灯光,增强了送别的清冷氛围。
- 休誇此日朱颜好:不要夸耀今天的美貌。
- 只恐重逢白发生:只怕再次相见时已是白发苍苍。
- 明日到家从所适:明天到家后就随意安适。
- 草堂花木足华荣:草堂的花木已经足够华美,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桂棹兰桡”形象地描绘了河上划船的情景。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注重对仗,增添了韵律感。
- 意象:如“霜月”、“寒灯”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展现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碧云:象征宁静和开阔的心境。
- 红树: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离别的伤感。
- 桂棹兰桡:象征优雅和温柔的送别方式。
- 霜月:代表寒冷的孤独与思念。
- 草堂:象征隐逸生活的安宁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桂棹兰桡”是指什么? A. 船桨
B. 酒杯
C. 竹笛
答案:A -
诗人对重逢时的担忧是什么? A. 容颜衰老
B. 友人不再
C. 无法相认
答案:A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战争与和平
B. 友情与离别
C. 自然与动物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赠友人》 - 杜甫
诗词对比:
- 《送别》 - 王之涣的《送别》同样以送别为主题,但更侧重于对友人前路的祝福和对友谊的赞美,情感更加积极。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的作品则以历史感和壮阔的情怀为主,表现出的离愁别绪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梁伯谦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中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