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可惜重阳候,年年客里过。
登临吾不惬,怀抱尔如何。
落日黄榆满,悲风紫塞多。
无由一缩地,把酒慰蹉跎。
白话文翻译:
可惜又到重阳节,我年年都在外漂泊。
登高望远却感到不快,心中思念你又能如何呢?
落日余晖洒满黄榆,悲风四起在紫塞之地。
无奈无法缩短这距离,举杯畅饮来慰劳光阴的流逝。
注释:
- 重阳候: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通常与登高、饮酒、赏菊有关。
- 登临:指登高或登山,常用于诗词中表达远眺的情景。
- 惬:满意、舒适的意思。
- 怀抱尔:怀念你,尔在古代汉语中指“你”。
- 落日:夕阳西下,象征时光流逝。
- 黄榆:指黄叶的榆树,表现秋季的景象。
- 紫塞:指边塞,古代文学中常用以描绘边疆的悲凉和孤独。
- 蹉跎:指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蹉跎。
典故解析:
- 重阳节:自古以来是登高的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吉祥,也常与亲人团聚的情感相联系。
- 紫塞:在古代诗歌中,边塞常常被用作表达思乡之情或战乱苦痛的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巍,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达游子思乡、人生感怀的情感。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与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诗人身在异乡,心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愈发强烈,表达了游子在节日时刻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九日寄王少参》是一首典型的抒情古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王少参的思念之情。重阳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然而诗人在外漂泊,无法与亲友共度佳节,心中难免感到孤独与惆怅。
诗的开头“可惜重阳候,年年客里过”,直接点出节日的主题,诗人每年都在外度过这个重要的节日,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接下来的“登临吾不惬,怀抱尔如何”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情感矛盾:尽管身处美丽的自然中,但内心却因思念而无法享受,流露出深深的孤独与惆怅。
“落日黄榆满,悲风紫塞多”描绘了秋日落日的景象,黄榆的衰败与悲风的夹杂,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映衬出诗人心中的感伤。最后一句“无由一缩地,把酒慰蹉跎”则表现了诗人对时光的无奈与对友情的渴望,举杯畅饮,试图用酒来麻醉内心的失落与焦虑。
整首诗字句凝练,情感真挚,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生命、友情及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可惜重阳候:感叹重阳节的到来。
- 年年客里过:每年都在外度过节日,表达孤独感。
- 登临吾不惬:虽然登高,但心情不快。
- 怀抱尔如何:思念友人,心中无奈。
- 落日黄榆满:描绘秋日的落日景象。
- 悲风紫塞多:悲凉的边塞景象,寓意孤独。
- 无由一缩地:无法缩短与友人的距离。
- 把酒慰蹉跎:以酒来安慰内心的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的流逝比作蹉跎,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对仗:如“落日黄榆满,悲风紫塞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黄榆、落日等意象象征着衰败与时光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重阳节的思念与对友人的怀念,表现了游子在重阳时节的孤独与惆怅,同时也对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进行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象征团圆与长寿。
- 黄榆:秋季的衰败,象征时光的流逝。
- 落日: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悲风:传达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是哪个农历的月份?
- A. 七月
- B. 九月
- C. 十月
- D. 十二月
-
诗中“怀抱尔”的“尔”指的是谁?
- A. 朋友
- B. 自己
- C. 故乡
- D. 爱人
-
诗中提到的“紫塞”是指什么地方?
- A. 山顶
- B. 边疆
- C. 都市
- D. 海边
答案:
- B. 九月
- A. 朋友
- B. 边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同样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
- 《登高》(杜甫):描绘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象与人生感慨。
诗词对比:
- 《九日寄王少参》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以重阳节为背景,前者更偏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念,后者则强调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两者都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华诗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