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感事》
时间: 2025-01-06 15:24: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事起萧墙似有凭,茫茫万感集孤灯。
满城旗帜分还聚,连日烽烟断复增。
驻市军严行有戒,充庖肉少价先增。
可怜闭户过重九,便对黄花意岂胜。
白话文翻译:
事情起因像是有凭借,心中万千感慨汇聚在孤灯下。
满城的旗帜时而分散时而聚集,接连几日的烽火烟云断断续续又再增加。
驻守城市的军队严加戒备,厨房里的肉价先是上涨。
可怜我闭门在家过重阳,面对黄花的情绪又怎能胜过往年?
注释:
- 萧墙:指家中的墙壁,古时常用以比喻内外纷争。
- 万感:多种感受,形容内心复杂的情绪。
- 烽烟:指战乱或战争的烟火,形容动荡的局势。
- 重九: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节日。
- 黄花:指菊花,重阳节时人们常以菊花庆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子馀,近现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其诗风多表现出对社会动荡的关注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傅子馀的作品常常结合个人经历与时事,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九日感事》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重阳节的情景,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节日的感慨。重阳节本是团圆欢乐的日子,但在战乱中却显得格外沉重,诗人以此抒发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九日感事》以重阳节为背景,展现了在动荡社会中,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开篇借“萧墙”之语,暗示内忧外患,接着描绘“满城旗帜”的动荡,让人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不安与痛苦。诗中“连日烽烟断复增”的句子,刻画了战争的持续与不确定性,仿佛让人看见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心中不禁生出惆怅。
诗人在重阳节这个本应喜庆的日子里,面对“可怜闭户过重九”的境地,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凄凉。黄花象征着长寿和美好的愿望,但在战争的阴影下,这种愿望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家园的深切关怀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事起萧墙似有凭:事情的起因像是在家中发生的争执,隐含内外动荡的意味。
- 茫茫万感集孤灯:在孤独的夜晚,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感受与思绪。
- 满城旗帜分还聚:城市中的军队旗帜时而分散,时而又聚集,象征着战局的变化。
- 连日烽烟断复增:接连几天的战火,时断时续,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恐慌。
- 驻市军严行有戒:驻守城市的军队严加戒备,以应对可能的危险。
- 充庖肉少价先增:厨房里的肉价已经上涨,暗示物价因战乱而波动。
- 可怜闭户过重九:可悲的是,我只能在家中闭门度过重阳佳节。
- 便对黄花意岂胜:面对菊花的美好情感,仿佛无法抵挡内心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萧墙”比喻家中纷争,形象地描绘了内忧。
- 对仗:如“驻市军严行有戒,充庖肉少价先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黄花象征着长寿与重阳,但在战争背景下反而显得苍白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情景,探讨了在战乱中个人的无奈与孤独,表达了对家国安宁的渴望与对节日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萧墙:象征内忧与纷争。
- 孤灯:代表孤独与内心的思考。
- 旗帜:暗示战争与动荡。
- 黄花:象征重阳节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满城旗帜分还聚”所描述的是什么?
A. 和平的景象
B. 战争的动荡
C. 节日的欢庆
D. 家庭的团圆 -
“可怜闭户过重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欢乐
B. 失落与无奈
C. 兴奋
D. 期待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可以将傅子馀的《九日感事》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在《春望》中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及个人情感的深切思考,但杜甫更多地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傅子馀则在重阳节的背景下,透过节日的孤独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怀念。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